[实用新型]基于折角型内底结构的集装箱船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84979.7 | 申请日: | 2013-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121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田丰增;王国旺;韩冰冰;曹学涛;于聪;王庆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3/14 | 分类号: | B63B3/14 |
代理公司: | 大连智慧专利事务所 21215 | 代理人: | 刘琦 |
地址: | 116021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折角型内底 结构 集装箱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建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船舶内底内底与舭部外板交界区域的结构改进。
背景技术
集装箱船的线型变化非常大,尤其是在内底与舭部外板交界的区域,这种部位往往非常尖瘦,也无法满足结构强度要求;更主要的是空间狭小、夹角过小而无法施工。具体如图1和2所示,通常内底板12水平,直接延伸到外板11;内底板12与外板11之间的夹角非常小(尤其是集装箱船),无法焊接;内底板与外板之间的距离也过小,施工人员无法到达;因此无法施工。图中,采用直底设计,标号2方框内的位置无法进人,伸手也无法达到需要施工的位置,因而无法施工。图中该区域最大长度L>450mm,而高度h<400mm。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既能满足结构强度要求,又能方便施工的结构形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在集装箱船产品上,提高结构设计质量和可施工性,变很难施工或不可能施工为方便施工。其他产品也可以根据具体结构适当应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折角型内底结构的集装箱船,位于内底板与舭部外板交界的区域,所述内底板以钝角形式的折角连接至所述外板。
此外,肋板设于所述内底板与舭部外板之间。优选方式下,所述内底板的折角位置与所述外板的竖向距离大于400mm,上限以能够施工符合船舶要求为准。
应用本发明的设计方法,通过在合适的位置,将内底斜折到舭部外板上,增大了局部内底与外板的夹角,同时将原无法到达的空间变为可方便到达的空间,满足结构强度和施工需求。提到了船舶建造效率,从而有效降低了本船建造成本。本发明简化了结构设计,满足了结构设计的可施工性,提高了施工工作效率,降低了船舶建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内底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图1中A-A向投影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图1中A-A向投影结构示意图。
图中,折角线设计标号1位置非常方便施工;标号2号位置夹角和空间均过小,无法到达及施工。
具体实施方式
折角线型内底的结构设计特点是在线型变化大的内底区域,通过研究本区域的各种结构关系,优化设计出一条内底折角线,从而增大内底与外板之间的夹角,将人员不能到达而无法施工的部位变为可方便施工的部位。
具体说,如图3所示,位于内底板12与舭部外板11交界的区域,内底板12以钝角形式的折角连接至所述外板11。由于内底板12采用折角设计,标号1所示位置满足施工要求。此外,图中,肋板13设于所述内底板12与舭部外板11之间。所述内底板12的折角位置与所述外板的竖向距离大于400mm。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849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极群免跨桥铸焊夹具
- 下一篇:电器壳体压铸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