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空调供热系统的空压机热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85294.4 | 申请日: | 2013-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47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丁彦;孙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英科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39/00 | 分类号: | F04B39/00 |
代理公司: | 苏州翔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1 | 代理人: | 章陆一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空调 供热 系统 空压机热 回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能源回收利用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空调供热系统的空压机热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空压机在制造压缩空气过程中需要利用油来对压缩机进行冷却,在冷却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一般被冷却水或者冷却风机带走,直接排放到大气中,这造成了能源的很大浪费。如果将这部分热量回收利用,则可以最少回收70%的空压机输入功率的能量。
空调供热系统在冬季供暖时需要消耗大量的热能,如果利用空压机的废热来提高空调水循环的回水温度,则能降低空调供暖的能源需求。但现有技术中缺少这种废热回收利用系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空调供热系统的空压机热回收系统,该系统可将空压机产生的废热进行回收来提高空调供热系统的回水温度,使能源得到充分利用。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空调供热系统的空压机热回收系统,包括油水换热器与水水换热器;所述油水换热器的油侧与空压机的油冷却器相连通,所述油水换热器的水侧与所述水水换热器的高温侧及第一循环水泵构成高温水回路;所述水水换热器低温侧的两个端口分别通过管路与空调供热系统的空调回水管相连通;所述水水换热器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循环水泵。
所述油水换热器水侧的一个端口通过第一供水管与所述水水换热器高温侧的进水端口相连通,所述水水换热器高温侧的出水端口通过第一回水管与所述油水换热器水侧的另一个端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循环水泵安装在所述第一回水管上。
所述第一回水管靠近所述油水换热器水侧的部分上安装有第三温感。
所述第一回水管上安装有闭式膨胀罐。
所述水水换热器低温侧的进水端口通过第二回水管与所述空调回水管相连通,其出水端口通过第二供水管与所述空调回水管相连通,所述第二循环水泵安装在所述第二回水管上。
所述第二供水管靠近所述空调回水管的部分上安装有第二温感。
所述第二回水管上安装有过滤器。
所述水水换热器低温侧的管路上安装有能量计。
所述第二回水管的进水端口上安装有第一蝶阀,所述第二供水管的出水端口上安装有第二蝶阀,所述第二回水管的进水端口与所述第二供水管的出水端口之间安装有止回阀。
所述空调回水管靠近所述第二回水管进水端口的部分上安装有第一温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空压机侧的油水换热器和设置在空调用户侧的水水换热器,将空压机冷却油侧的热量转换为给空调供热系统适用温度的热量,从而提高空调系统中热水的回水温度,从而减少了空调热泵机组本身制热所需要的用电负荷,使能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中,包括油水换热器1、第三温感2、第一供水管3、第一循环水泵4、水水换热器5、第一回水管6、闭式膨胀罐7、第二供水管8、第二循环水泵9、能量计10、过滤器11、第二回水管12、第二温感13、第一蝶阀14、第一温感15、末端空调箱机组16、膨胀水箱17、空调供水管18、止回阀19、第二蝶阀20、风冷热泵空调机组21、空调水循环泵22、空调回水管23、空压机热回收系统100、空调供热系统200等。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空调供热系统的空压机热回收系统。
空调供热系统200包括风冷热泵空调机组21及末端空调箱机组16,风冷热泵空调机组21通过空调供水管18与末端空调箱机组16相连通,末端空调箱机组16通过空调回水管23与风冷热泵空调机组21相连通,空调回水管23上安装有空调水循环泵22与膨胀水箱17。膨胀水箱17用来调节空调回水管23中的水量。
空压机热回收系统100包括油水换热器1与水水换热器5。
油水换热器1的油侧与空压机的油冷却器相连通,油水换热器1的水侧与水水换热器5的高温侧及第一循环水泵4构成高温水回路。油水换热器1水侧的一个端口通过第一供水管3与水水换热器5高温侧的进水端口相连通,水水换热器5高温侧的出水端口通过第一回水管6与油水换热器1水侧的另一个端口相连通,第一循环水泵4安装在第一回水管6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英科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英科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852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层多点电容式触摸屏及其电子设备
- 下一篇:高炉煤气喷淋通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