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锅炉钢架结构主梁与端板拼装定位胎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85887.0 | 申请日: | 2013-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547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张福军;杨艳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建钢结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8 | 分类号: | E04G21/1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李荣文 |
地址: | 07275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锅炉 钢架 结构 拼装 定位 胎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站锅炉钢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钢结构是由钢构件通过一定的节点连接形成的整体结构,节点部位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延性,以保证被连接构件位置正确,满足承载和使用要求,保证结构在使用中的整体性。在钢结构设计中,节点设计是一项重要环节,关系到整个结构的安全可靠性,合理的节点设计方法可以提高整个结构设计的经济效益。在工程中,节点连接的加工和安装也比较复杂费工,因此选择合适的节点设计方法是钢结构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在电站锅炉钢架结构中,柱距相同,主梁跨度相同,且梁端板上的孔距主梁距离基本一致;带垂撑节点板的主梁端板外形尺寸大,且为高强螺栓连接,传统控制方法采用角尺、米尺等简单的工具进行拼装连接,拼装完成的主梁与端板误差较大,难以满足现有复杂工程构造的质量要求,因此如何采用合理的拼装方法、先进的工艺来保证杆件拼装完成后的几何尺寸的精度,提高生产效率是拼装的一大难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锅炉钢架结构主梁与端板拼装定位胎具,结构简单、精度可靠、操作方便,能够快速实现主梁与端板准确定位,保证钢架结构的尺寸精度,提高拼装质量和生产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锅炉钢架结构主梁与端板拼装定位胎具,包括安装平台和固定于安装平台两端的支撑架,所述两个支撑架的内侧均固装有垂直于安装平台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设有与端板上的螺孔相对应的定位孔,在安装平台上还垂直固定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为两根以上且均布于支撑架之间,所述支撑杆的中心和定位板的中心在同一竖直面内,所述支撑杆的水平高度距定位板的水平中心线的距离为主梁腹板厚度的一半。
所述两块定位板之间的距离等于锅炉钢架结构中长梁的长度。
所述定位板与端板之间设有垫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支撑杆的支撑和定位板的限位,能够快速准确地实现主梁和端板定位拼装,有效保证了拼装钢架的尺寸精度。本定位胎具结构简单、精度可靠、操作方便,在提高钢架结构的拼装质量和施工效率同时,也极大的缩短了工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端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是主梁与端板拼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俯视图;
图6是垂撑节点板拼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安装平台;2-支撑架;3-定位板;4-定位孔;5-水平中心线;6-支撑杆;7-垫板;8-端板;9-主梁;10-垂撑节点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由图1至图6可知,本实用新型包括安装平台1和固定于安装平台1两端的支撑架2,所述两个支撑架2的内侧均固装有垂直于安装平台1的定位板3,所述定位板3上设有与端板8上的螺栓孔相对应的定位孔4,在安装平台1上还垂直固定有支撑杆6,所述支撑杆6为两根以上且均布于支撑架2之间,所述支撑杆6的中心和定位板3的中心在同一竖直面内,所述支撑杆6的水平高度距定位板3的水平中心线5的距离为主梁9腹板厚度的一半;所述两块定位板3之间的距离等于锅炉钢架结构中长梁的长度;所述定位板3与端板8之间设有垫板7。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拼装定位胎具(参见图1)
1.1在定位板3上加工与连接端板8上的螺栓孔位置相对应的定位孔4,按照拼装图纸在安装平台1上拼接定位胎具;
1.2 拼定位胎具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定位胎具必须在已调平的安装平台1上进行;
2)拼装定位胎具之间的长度取最长梁的长度;
3)定位板3的垂直度、中心线的水平度必须保证精度;
4)定位板3上的定位孔4必须保证精度及准确度;
2、连接端板8与定位板3(参见图2、图3)
2.1端板8与定位板3用螺栓、冲钉连接。如果主梁9的长度小于定位胎具之间的长度时,在定位板3与端板8之间间添加垫板7,以保证主梁9与端板8的准确定位和拼装;
2.2 把主梁9放在支撑杆6上,并保证定位孔4与主梁9翼缘板之间的距离符合设计要求(参见图4、图5);
3 、拼接垂撑节点板10(参见图6)
控制垂撑节点板10到端板8和主梁9翼缘板的距离,垂撑节点板10与主梁9接触面积不小于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建钢结构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建钢结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858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