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养鱼场水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86105.5 | 申请日: | 2013-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26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陈虹饲 | 申请(专利权)人: | 遵义市虹孚养鱼场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A01K63/04 |
代理公司: | 遵义市遵科专利事务所 52102 | 代理人: | 刘学诗 |
地址: | 563000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养鱼场 水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养鱼场的设备,具体地说是养鱼场水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公元前11世纪殷末时就有池塘养鱼的记录。公元前5世纪的《养鱼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养鱼著作。汉代养鲤已十分普遍。唐代由单养鲤发展成草鱼、青鱼、鲢、鳙等多种鱼类混养,是池塘养鱼技术的重要突破。至宋代,各地从长江中张捕上述4种鱼苗进行饲养已相当发达,并已认识到这些鱼类不能在池塘自然繁殖。明代出现了定时、定位、定量、定质投饵和轮捕轮放等先进养鱼技术的萌芽,并对鱼池建造、放养的密度和鱼种搭配、投饵、施肥、鱼病治疗等均有较详细记载。明代中叶,15、16世纪,珠江三角洲一带开始在鱼塘堤上栽种桑树、果树等,将养鱼和养蚕、农作物种植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经营。1949年以来,池塘养鱼逐步向养鱼发达的长江、珠江三角洲以外地区发展。1958年后,中国研究成功鲢、鳙、草鱼、青鱼、鲮、团头鲂等主要养殖鱼类的全人工繁殖技术,改变了长期依靠张捕天然鱼苗供不应求的局面。此外,先进养鱼经验的普及、主要鱼病的防治、配合饵料的研制和推广,也促进了养殖面积的扩大和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中国池塘养鱼现无论在总产量、养殖面积或集中连片鱼池平均单产方面均居世界首位。现有养鱼场的养鱼池水是自然状态,没有专门的消毒与净化设备。因此,所养的鱼容易发生病虫害,使鱼发病或死亡,造成产量的减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养鱼场水净化装置。
一种养鱼场水净化装置,包括污水进口、沉淀池,水泵、净化桶、活性炭、过滤池A、过滤池B、净化水出口、管道A、管带B、过滤网A、过滤网B、净化水池,所述污水进口设于沉淀池一侧,沉淀池另一侧通过管道A与净化桶相连;所述管道A上设有水泵;所述净化桶内设有活性炭;所述净化桶通过管带B与过滤池A相连,过滤池A一侧设有过滤网A,过滤网A与过滤池B一侧相通;过滤池B另一侧设有过滤网B,过滤网B与净化水池一侧相通,净化水池另一侧下方设有净化水出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养鱼场和鱼塘所连接的循环水管路上安装有除杂器,所以能够清除水中的杂物,由于设有活性炭,能够对水进行净化,由于安装有过滤网,能够过滤微生物和低等生物,使养鱼用水保持清洁,消除其中的病虫害根源。适宜作为养鱼场水处理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养鱼场水净化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污水进口、2-沉淀池,3-水泵、4-净化桶、5-活性炭、6-过滤池A、7-过滤池B、8-净化水出口、9-管道A、10-管带B、11-过滤网A、12-过滤网B、13-净化水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养鱼场水净化装置,包括污水进口1、沉淀池2,水泵3、净化桶4、活性炭5、过滤池A6、过滤池B7、净化水出口8、管道A9、管带B10、过滤网A11、过滤网B12、净化水池13,所述污水进口1设于沉淀池2一侧,沉淀池2另一侧通过管道A9与净化桶4相连;所述管道A9上设有水泵3;所述净化桶4内设有活性炭5;所述净化桶4通过管带B10与过滤池A6相连,过滤池A6一侧设有过滤网A11,过滤网A11与过滤池B7一侧相通;过滤池B7另一侧设有过滤网B12,过滤网B12与净化水池13一侧相通,净化水池13另一侧下方设有净化水出口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遵义市虹孚养鱼场,未经遵义市虹孚养鱼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861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清洁车吸尘盘
- 下一篇:H5N1禽流感病毒样颗粒及其应用和制备方法、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