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锂离子电池极耳连接结构及锂离子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87111.2 | 申请日: | 2013-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316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晓;朱继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慧通天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厦门慧通天下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34 | 分类号: | H01M2/34;H01M2/26;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博锐专利事务所 44275 | 代理人: | 张明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电池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结构,尤其是指一种锂离子电池极耳连接结构及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现有锂离子电池极耳内部通过一整条极耳和盖帽极耳相连接,其连接后一旦电池出现外部短路,由此所产生的热量即会通过极耳热传递到正负极极片和隔膜之间,造成隔膜收缩极片连接形成短路,存在爆炸的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了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防爆的锂离子电池极耳连接结构及锂离子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极耳连接结构,它包括电连接的极片极耳及盖帽极耳,其改进之处在于:它还包括热敏电阻;所述极片极耳与盖帽极耳之间通过串接热敏电阻电连接;
上述结构中,所述极片极耳、热敏电阻及盖帽极耳层叠设置;所述极片极耳与盖帽极耳对应设有重叠区,所述热敏电阻夹设于极片极耳与盖帽极耳的重叠区中。
上述结构中,所述热敏电阻为贴片热敏电阻、E形热敏电阻或T形热敏电阻。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它包括电芯,电芯引出有极片,其改进之处在于:它还包括如上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极耳连接结构;所述极片与极片极耳电连接;
上述结构中,它还包括盖帽及盖帽铆钉;所述盖帽极耳通过盖帽铆钉连接于盖帽上。
相比于常见极耳连接结构中极片极耳直接与盖帽极耳电连接的结构不同,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极片极耳与盖帽极耳是通过之间串接的热敏电阻电连接形成导体的。由此,若热量通过热敏电阻,热敏电阻3由于自身特性遇温上升而电阻增大,最终达到断开极片极耳与盖帽极耳的电连接,从而放置热量进一步的传递。而当温度下降,热敏电阻电阻下降又能恢复正常工作,可反复起到保护电池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图。
1-极片;2-极片极耳;3-热敏电阻;4-盖帽极耳;5-盖帽铆钉;6-盖帽。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以及图2,本实施方式一种锂离子电池极耳连接结构,它包括极片极耳2、热敏电阻3及盖帽极耳4。与以往极耳连接结构中极片极耳2直接与盖帽极耳4电连接的结构不同,本专利技术中极片极耳2与盖帽极耳4是通过之间串接的热敏电阻3电连接形成导体的。由此,若热量通过热敏电阻3,热敏电阻3由于自身特性遇温上升而电阻增大,最终达到断开极片极耳2与盖帽极耳4的电连接,从而放置热量进一步的传递;而当温度下降,热敏电阻3电阻下降又能恢复正常工作。
作为一实施例,上述结构中极片极耳2、热敏电阻3及盖帽极耳4层叠设置。具体的,在极片极耳2与盖帽极耳4连接的部位对应设有重叠区,所述热敏电阻3夹设于极片极耳2与盖帽极耳4的该重叠区中。采用该结构不仅可使得上述三个部件连接更为紧凑,强度好,而且可以有效降低与极片极耳2与盖帽极耳4连接的内阻。
作为一实施例,所述热敏电阻为贴片热敏电阻、E形热敏电阻或T形热敏电阻。该形状的热敏电阻可使得最终成型的极耳连接结构拥有更好的导电性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它包括电芯,电芯引出有极片1,该种电池采用了如上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极耳连接结构。极片1与极片极耳2电连接。
由此,采用该技术的锂离子电池一旦碰到外部短路时,热量通过极耳热传递过程通过热敏电阻3时,热敏电阻3由于自身特性遇温上升而电阻增大,最终达到断开极片极耳2与盖帽极耳4的电连接的目的,进而避免热传递到正负极极片和隔膜之间造成隔膜收缩极片连接形成短路而会导致爆炸的危险。使动力锂离子电池极耳形状结构得到完整,提高了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
作为一实施例,它还包括盖帽6及盖帽铆钉5。锂离子电池极耳连接结构中的盖帽极耳4通过盖帽6铆钉连接于盖帽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慧通天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厦门慧通天下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慧通天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厦门慧通天下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871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