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飞机地勤综合保障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87552.2 | 申请日: | 2013-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818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谭玮;王炳军;林嘉鑫;徐显强;蒋祥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丰通航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F1/00 | 分类号: | B64F1/00;B64F1/36;B64F5/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任岩 |
地址: | 10007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飞机 地勤 综合 保障 系统 | ||
1.一种飞机地勤综合保障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飞机地勤综合保障系统包括地井系统(1)、喷气燃料系统(2)、航空电源系统(3)、航空氮气系统(4)、飞机接地设施(5)和综合监控系统(6),其中,综合监控系统(6)是作为监控和紧急处理设备,通过工业以太网连接地井系统(1)、喷气燃料系统(2)、航空电源系统(3)、航空氮气系统(4)及飞机接地设施(5),接收地井系统(1)、喷气燃料系统(2)、航空电源系统(3)、航空氮气系统(4)及飞机接地设施(5)的实时信息,实现整个飞机地勤综合保障系统的安全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机地勤综合保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监控系统(6)包括现场总线网络1套、可燃气体测爆装置1套以及综合监控台1套,通过现场总线将该综合监控系统(6)接入该飞机地勤综合保障系统中,基于工业以太网协议实现与地井系统(1)、喷气燃料系统(2)、航空电源系统(3)、航空氮气系统(4)及飞机接地设施(5)的通讯,接收和监控各保障设备的实时保障信息和现场信息,确保各保障设备都在安全的情况下运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机地勤综合保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井系统(1)布置于保障停机位周围,以地井形式出现,采用机械配重的方式通过外力打破平衡来实现升降,地井系统(1)作为整个一站式保障系统的终端设备,用于承载各类保障设备的终端接口,通过地井的升降满足对飞机进行各类保障的需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飞机地勤综合保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井系统(1)包括地井终端(11)、控制面板(12)和灯光及照明组件(13),其中:
地井终端(11)布置于各保障停机位周围,设置有各类保障设备的终端接口和控制面板(12),包括航空地井和顶升机构、接地电缆、自动卷盘、喷气燃料软管及接头、电缆及接头、供气软管及接头和除雪软管及接头;
控制面板(12)是接收用户操作指令并向各保障设备发布保障信息, 同时向用户显示实时状态,具备声光报警功能;
灯光及照明组件(13),是在地井及停机位周围设置的标志灯,以在夜间向用户提供基本保障所需灯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飞机地勤综合保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井终端(11)中的航空地井和顶升机构采用以下三种形式实现:
航空地井和顶升机构,其中包含防爆设备井1个和非防爆设备井1个,航空地井和顶升机构平时隐藏于地下,在用户使用时方升出地面;
航空接口箱,包括防爆与非防爆两部分,固定于地上,采用壁挂或固定于地表;
移动式接口终端,包括移动式接口和地面终端两部分,移动式接口包括推车与移动管线,地面终端包括自封阀件、航空电源插座及保护盖板,在不使用时,移动式接口用推车推离机位,当需要使用时,将对应的设备推至地面终端附近,连接后可进行保障作业;
其中,航空地井和顶升机构适用于舰基保障及大型机场,航空接口箱适用于小型机场或维修场所,移动式接口终端适用于保障量较小的机场。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飞机地勤综合保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类保障设备至少包括喷气燃料系统(2)、航空电源系统(3)、航空氮气系统(4)和飞机接地设施(5),所述各类保障设备作为预埋件,预先埋在地面下相应的规划位置,然后通过管路或电缆连接到地井系统(1)中各类保障设备的终端接口,以通过地井系统(1)实现对飞行器的各种保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机地勤综合保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气燃料系统(2)是实现对飞行器的燃料保障,包括喷汽燃料动力方舱(21)、喷汽燃料控制方舱(22)和喷气燃料终端控制箱(23),其中喷汽燃料动力方舱(21)的燃料进出口与喷汽燃料控制方舱(22)连接,喷汽燃料控制方舱(22)与喷气燃料终端控制箱(23)及油罐连接,喷气燃料终端控制箱(23)通过管路连接到地井系统(1)中对应的终端接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飞机地勤综合保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汽燃料动力方舱(21)为喷汽燃料系统(2)的动力部件,包括喷气燃料泵组、消静电管、过滤分离器各一台,可燃气探头和手动阀件若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丰通航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海丰通航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8755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塑料薄膜包装裹包热封切裹膜机构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显控器的快速装卸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