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续分段式死猪炭化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89579.5 | 申请日: | 2013-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356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杨生茂;吕豪豪;曹志洪;刘玉学;何世山;杜克镛;钟哲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生物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B09B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002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段式 炭化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炭化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连续分段式死猪炭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是畜禽养殖大国,养殖规模居世界前列。畜禽养殖的过程中,由于天气、疫病等原因养殖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死亡率。以生猪养殖业为例,一般情况下,生猪养殖成活率在97%左右,这些死亡生猪如不能及时有效处理,必然对生态环境、养殖业健康发展造成潜在危害。传统的死猪处理方法一般采用深埋、焚烧等方式。深埋法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风险;而焚烧法处理成本高,且焚烧过程中如果燃烧不完全容易产生二噁英造成二次污染。
而目前也有采用封闭循环的死猪处理方式,如中国专利局2012年10月18日公开的CN102921696A号专利申请文件,名称为病死猪处理工艺,该工艺包括步骤一、接收处理;把病死猪收集到处理场所内;步骤二、消毒处理;把收集到处理场所内的病死猪进行消毒;步骤三、密封粉碎处理;把经消毒处理后的病死猪送到密闭的处理车间,用切断机,把病死猪切断,再送入粉碎机中,把切断的物料粉碎;步骤四、蒸煮和压榨处理;粉碎的物料送入到高压容器内进行高温消毒和灭菌;步骤五、蝇蛆养殖;所得的渣作为蝇蛆饲料,进行蝇蛆养殖;然后进行分离,分离后得到残物、排泄物和鲜蛆;步骤六、油水进一步分离为油和水,得到的油作为生物柴油及化工原料,进行下一步加工,分离出的水经浓缩后送入到步骤五中为蝇蛆养殖用。该工艺采用高温蒸煮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能源对水进行加热,而加热后的水又是带着大量的热量排放,耗能大,处理成本高,而且上述工艺非常复杂。
目前很少有针对死猪进行炭化的装置,而用于农作物秸秆炭化装置显然不适合死猪等动物原料的炭化。动物和植物具有不同的特性,使炭化过程中存在不同的要求。动物与植物组织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1、动物组织中含骨质,难以像植物一样粉碎成细小颗粒;2、以死猪为例,死猪含水率一般在70%以上,由于粉碎的难度,干燥过程长,温度要求高,需要专门的干燥装置;3、动物组织中含氯,干燥过程中与高温干燥气流接触,容易产生二噁英,尤其是动物毛发、油脂如果不完全燃烧,更容易促使二噁英的产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动物与植物的特性区别导致现有的秸秆炭化装置无法拥有死猪的炭化问题,提供连续分段式死猪炭化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续分段式死猪炭化处理装置,包括提供热风的燃烧炉、切碎物料的切碎机以及用于翻炒并输送切碎后物料的滚筒,切碎机的出料口及燃烧炉出风口连接滚筒的首端,滚筒的末端底部设有固形物出口,固形物出口连接有炭化炉,滚筒的末端还设有排气口,排气口连接尾气处理装置,滚筒的首端具有一次配风口,滚筒内部距离首端1/4~1/2处设有二次配风口,二次配风口通过从滚筒端部进入的导气管探入滚筒内,所述切碎机置于隔离室中,隔离室通过通风管道与燃烧炉的进风口连通,通风管道上设有引风机。将死猪切碎成小块后,利用滚筒的翻炒,增大了与热气流的接触面积,杀菌和干燥效果好,并且充分利用热量。第一区段,死猪物料含水率起始在70%以上,滚筒首端的温度高,保证杀菌效果,而且起到一定的干燥效果;第二区段,当物料含水率下降到50%左右,再在高温环境下、尤其是毛发及油脂不完全燃烧,产生二噁英,因此进行二次配风,将干燥温度降低到150~250℃度之间,减少二噁英产生;第三区段,滚筒末端物料含水率在30%以下,送入炭化炉进行高温绝氧炭化,温度保持在800℃以上,二噁英在高温下产生也能快速分解,而且可以将物料炭化析出的裂解气导入燃烧炉或者滚筒首端高温区进行燃烧。高温气流杀菌的尾气经过尾气处理后排放。另外,死猪含有大量的致病菌,在前处理过程中,未经高温杀菌,尤其在切割粉碎过程中,切割过程中粉尘和病死猪本身散发的有毒气体会严重污染环境。将切碎过程单独设置在隔离室中,防止污染环境,并将隔离室的空气通过引风机送到燃烧炉作为助燃风,不仅能对隔离室内的空气进行置换,避免有毒气体浓度过高从进料的开口溢出造成污染或者对操作人员致病,而且能直接利用燃烧炉的燃烧和高温,杀菌,除尘,使隔离室内的空气进入循环,最终污染排放。
作为优选,所述导气管从滚筒末端探入滚筒内,并在导气管中部设有温度传感器。对第二区段的温度进行监控,及时调整二次配风量。
作为优选,所述二次配风口出风方向朝向滚筒径向、或者朝向滚筒末端、或者偏向滚筒末端倾斜出风。确保二次配风不会对第一区段的温度产生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生物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未经浙江省生物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895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