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体过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89985.1 | 申请日: | 2013-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100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杨仁牧;林巧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0 | 分类号: | B01D53/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吴无惧 |
地址: | 550081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体 过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滤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过滤气体的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气体过滤器内部结构单一,过滤器筒体与其上下两端的密封盖一般都是以焊接等不可拆卸的方式密封固定在筒体上,使得过滤器不易检修和维护,同时,清洗过滤器的内部非常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体过滤装置,以解决现有气体过滤器上下两端密封盖均是不可拆卸结构,使得过滤器不易检修和维护,同时,清洗过滤器的内部非常困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如下:一种气体过滤装置,包括筒体,筒体的下端和上端分别密封固定有底盖和顶盖,顶盖上分别设置有贯通顶盖的进气管和出气管,底盖上设置有贯通底盖的排液管,底盖或顶盖或二者同时可拆卸地密封固定在筒体上。
顶盖与筒体之间通过法兰连接,底盖与筒体制成一体。
所述筒体外壁上相对的两侧分别固定有支座,且两侧的支座高度相同。
所述排液管上设置有排液阀。
所述底盖为底面朝上的锥形结构,排液管设置在底盖的下端。
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的上端均设置有法兰板。
所述筒体的内部,在进气管和出气管与顶盖连通处之间设置有隔板,隔板的上端顶盖之间密封,隔板的两侧与筒体之间密封。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优点是底盖或顶盖或二者同时可拆卸地固定在筒体上,便于过滤装置内部的检修及维护,使得过滤装置内部的清洗极为方便;筒体外壁上相对的两侧分别固定有支座,便于过滤装置的位置固定,相比现有筒体外壁套有环形支座的方式,节约了支座材料,降低成本,且减轻了过滤装置的重量;在排液管上设置排液阀,便于控制滤液的排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气体过滤装置,包括筒体1,筒体1的下端和上端分别密封固定有底盖2和顶盖3,顶盖3上分别设置有贯通顶盖3的进气管4和出气管5,底盖2上设置有贯通底盖2的排液管6,底盖2或顶盖3或二者同时可拆卸地密封固定在筒体1上。
实施例:参照图1和图2,所述一种气体过滤装置,包括筒体1,筒体1的下端和上端分别密封固定有底盖2和顶盖3,顶盖3上分别设置有贯通顶盖3的进气管4和出气管5,进气管4和出气管5的上端均设置有法兰板9。底盖2上设置有贯通底盖2的排液管6,排液管6上设置有排液阀8,可有效控制滤液的排出,现有过滤装置排液管处没有相应控制装置,排液时一般都是直接将装置内滤液全部排完,而增加排液阀8后,以过滤气体中的氯化氢有害气体为例,每次排液时可在装置内保留一部分滤液,再向装置内加入新的滤液,二者混合,将原有滤液稀释,稀释后的滤液(稀盐酸)比纯净的新滤液(清水)对氯化氢气体的吸附效果更好(化学领域中的相似相溶),从而提高了过滤装置的过滤效果。
顶盖3与筒体1之间通过法兰密封连接,所述底盖2为底面朝上的锥形结构,排液管6设置在底盖2的下端,底盖2与筒体1密封制成一体。筒体1外壁上相对的两侧分别固定有支座7,且两侧的支座7高度相同。筒体1的内部,在进气管4和出气管5与顶盖3连通处之间设置有隔板10,隔板10的上端顶盖3之间密封,隔板10的两侧与筒体1之间密封,使气体不会从筒体1上端部分直接由进气口进入出气口,而是从隔板10的下端绕过隔板10,使气体与滤液充分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899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