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燃气轮机煤气回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90762.7 | 申请日: | 2013-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82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帅勇民;任强;张晋峰;王建敏;王贺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邯郸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C5/00 | 分类号: | F17C5/00;F17C13/0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刘伟 |
地址: | 056015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气轮机 煤气 回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轮机启动热值调节阶段煤气放散回收的回流装置,属于燃气轮机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诸多洁净煤发电技术中,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是最有前途的先进发电技术之一。钢铁企业的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高炉煤气和焦炉煤气,更好地利用钢铁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富裕煤气进行发电已经是一个日益成熟的新兴技术领域。美国GE公司9E燃气轮机已经成熟地应用到冶金行业的煤气联合循环发电领域,但由于燃气轮机启动对燃料的热值要求,需要对进入燃气轮机燃烧室的煤气热值进行调节。在机组启动时,需要打开焦炉煤气调节阀进行高焦炉煤气混合,将混合煤气热值从700kal/Nm3调节到1200kal/Nm3。国内引进的燃气轮机技术中,较多的是在煤气压缩机出口设置煤气点火装置,将低热值的煤气点燃进行燃烧,把较低热值的煤气点燃后,随着煤气量的增加进行煤气热值调整,机组每启动一次将会点燃放散可燃气体约20000m3折合标煤约2吨,造成能源介质大量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因此,在燃气轮机启动过程中如何充分利用低热值高炉煤气、减少煤气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减少能源的浪费、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是摆在技术人员面前的现实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燃气轮机煤气回流装置,这种煤气回流装置可以有效地对9E燃气轮机启动阶段放散的大量的煤气进行回收,解决放散煤气由于温度较高对系统管网的热应力冲击,并消除放散高压煤气对系统管网运行的安全威胁,保证其他生产用户的正常运行不受影响。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燃气轮机煤气回流装置,它包括回流管路,回流管路的前端通过止回阀、气动快切阀门、节流孔板、手动截止阀分别与煤气热值调节管路、二级煤压机排气管路、一级煤压机排气管路相连接,在回流管路的中部顺序安装有前电动蝶阀、电动插板阀、后电动蝶阀,后电动蝶阀的后部管路中安装有煤气喷雾冷却装置,煤气喷雾冷却装置后部的回流管路分为两支路,一路通过前回流电动蝶阀、回流电动插板阀、后回流电动蝶阀与高炉煤气柜相连通,一路通过电动放散阀、放散电动插板阀、电动旁通放散阀、安全防爆板与放散管相连通。
上述燃气轮机煤气回流装置,所述煤气热值调节管路中顺序安装有煤气热值调节止回阀、煤气热值调节阀、煤气热值调节节流孔板、煤气热值调节手动截止阀。
上述燃气轮机煤气回流装置,所述二级煤压机排气管路中顺序安装有二级煤压机排气止回阀、二级煤压机排气阀、二级煤压机排气节流孔板、二级煤压机排气手动截止阀。
上述燃气轮机煤气回流装置,所述一级煤压机排气管路中顺序安装有一级煤压机排气止回阀、一级煤压机排气阀、一级煤压机排气节流孔板、一级煤压机排气手动截止阀。
上述燃气轮机煤气回流装置,所述煤气喷雾冷却装置包括入口喷枪、出口喷枪、喷雾冷却装置,入口喷枪和出口喷枪分别安装在回流管路中,相距25-30米,入口喷枪和出口喷枪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安装入口热电偶和出口热电偶,氮气输入管路和水输入管路分别通过喷雾冷却装置与入口喷枪、出口喷枪相连接,入口热电偶和出口热电偶分别与喷雾冷却装置的控制部件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回流管路将回流煤气引至30万立方米煤气柜回收利用,在回流管路中通过喷雾冷却装置对煤气进行冷却处理,处理后的低压低温煤气进入30万m3高炉煤气柜中,在回收阶段煤气参数温度、压力、热值不满足回收要求时,通过放散管路自动进行放散,合格后阀门关闭进行回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运行可靠,实现了煤气的综合利用与回收,解决了放散煤气由于温度较高对系统管网的热应力冲击,并消除了放散高压煤气对系统管网运行安全威胁,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喷雾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邯郸分公司,未经河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邯郸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907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