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能整合充电及音频传输功能的信号连接器及电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91877.8 | 申请日: | 2013-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07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曾德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矽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6 | 分类号: | H01R13/66;H01R3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贾磊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园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整合 充电 音频 传输 功能 信号 连接器 电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整合充电及音频传输功能的信号连接器及电子装置,尤指在一座体内邻近多支音频端子的位置,额外装设一充电端子,以能分别处理音频传输及充电功能的信号连接器。
背景技术
按,近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可携式电子装置逐渐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之一。为了使各类可携式电子装置在携带上更为便利、在使用上更为直觉,业者无不绞尽脑汁地思考各种可能的改良变化,而“轻薄短小”即为当今市场的主要潮流,无论是体积比名片还要小的音乐播放器、抑或是能轻易放入牛皮纸袋的笔记本电脑,这类能把可携式电子装置缩减至一极简体积的设计,总是能抓住消费者的需求,成为市场上最炙手可热的商品。
然而,在对可携式电子装置进行精简设计的过程中,业者所遇到的最大问题,通常是难以拿捏“功能的丰富性”与“体积的轻便性”,众所周知,若一可携式电子装置要具备多种扩充功能(如:让手机能外接的电视荧幕播放影片、或让平板电脑能通过存储卡插槽增加储存容量),则势必需配置多个不同类型的电子元件及信号连接器方能达成,而如此一来,势必会增加可携式电子装置在精简设计上的困难。
由于,无论是何种类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用于接收音频信号的“音频连接器”与用于传输电力的“充电连接器”必然是不可少的,因此,实用新型人乃思及是否能将该音频连接器与充电连接器整合至一体,以减少可携式电子装置内所需的占用空间?虽然,过去曾有部份业者针对此一问题提出了 实验性的改良结构,但这类信号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并不完善,难以普及推广。最大的原因在于,大多数的改良结构与已知的音频连接器与充电连接器完全不同,属于一完全迥异的新型连接器,而如此一来,业者若要采用这类信号连接器,则即必须完全改变生产流程,甚至根据新的信号连接器构型,变更可携式电子装置内部的空间配置,故对业者而言风险过高且成本也不划算。
其次,如前所述,音频连接器与充电连接器乃可携式电子装置中最基本的元件之一,因此,若改良后的信号连接器无法达成高标准的传输稳定性与效能,则反而会大幅影响消费者对于该电子装置的信心,请参阅图1所示,过去曾出现过的一种改良式信号连接器,该信号连接器1前端开设有一插接槽,该插接槽的侧缘嵌设有一音讯弹片11,该插接槽的底侧则设有一电源端子12,且该电源端子12通过一弹性元件13活动地定位于该插接槽中,在一充电插头10插入该插接槽的情况下,该音讯弹片11将被该充电插头10所压迫而抵靠至该插接槽的内壁面上,由于该充电插头10的构型与该电源端子12相匹配,且能相互嵌卡,故此时该信号连接器1即能接收该充电插头10传来的电力信号;反之,若是一传统的音频插头插入该插接槽,则由于该电源端子12与该弹性元件13将被该音频插头向后推挤,故此时该信号连接器1仅会通过该音讯弹片11,传送音频信号至该音频插头。
根据前述的内容可知,该信号连接器1的改良结构虽然能分别传输音频信号及电力信号,但由于其构型与结构迥异于已知的音频连接器或充电连接器,故业者若欲采用该信号连接器1,则除了需特别设计对应的音频插头与充电插头外,尚必须改动以往的生产线,对于业者而言并不便利,此外,由于该信号连接器1通过该弹性元件13的压缩程度,判断需传送电力信号或音频信号,若弹性元件13在长期使用后产生弹性疲乏,则其性能将会大打折扣,不利于其使用寿命。因此,如何针对已知的音频连接器进行改良,使其不仅能兼具音频传输及充电功能,且尚能确保使用上的稳定性及耐用性,让业者仅需通过些微的改变,即可生产出一种整合多功能的信号连接器,即成为本 实用新型在此亟欲解决的重要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已知电子装置必须分别设置一音频连接器及一充电连接器,造成其体积构型不易缩减的问题,实用新型人凭借着多年来的实务经验,针对已知音频连接器的结构与电路配置进行了多次的分析及测试后,终于设计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能整合充电及音频传输功能的信号连接器及电子装置,期能在最小幅度的更动下,实现一种崭新且多功能的连接器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矽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矽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918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LED灯的电连接器
- 下一篇:一种安全媒体指纹生成和鉴定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