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多普勒效应的微波探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96341.5 | 申请日: | 2013-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944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发明(设计)人: | 王飞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钰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3/04 | 分类号: | G01S13/04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 34115 | 代理人: | 金凯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多普勒效应 微波 探测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波探测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基于多普勒效应的微波探测器。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行业都使用非接触式探测技术,所使用的探测技术手段也非常多,常用的探测器主要是利用光、声、磁或电容等完成相应的探测数据的获得。其中利用光的测量距离较远且成本较高;利用声的探测距离虽近但穿透力不强,同时极易受到干扰;利用磁的探测只适用于某些金属物体的探测范围;利用电容的探测虽然精度高,但是要求探测距离太近,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用的工作环境不多。多普勒理论是以时间为基础的,当无线电波在行进过程中碰到物体时该电波会被反射,反射波的频率会随碰到物体的移动状态而改变。如果无线电波碰到的物体的位置是固定的,那么反射波的频率和发射波的频率应该相等。如果物体朝着发射的方向移动,则反射回来的波会被压缩,就是说反射波的频率会增加;反之反射回波的频率会随之减小。多普勒理论可以很好的实现对移动物体的探测,具有抗射频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可以实时的判断出物体的移动方向和轨迹,那么如何基于多普勒理论而开发出微波探测器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探测信号易被干扰、可靠性低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多普勒效应的微波探测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多普勒效应的微波探测器,包括主控芯片、比较器、放大器、滤波器、检波器、混频器、接收天线、发射天线、10.5GHz微波振荡器和PWM电源管理电路,所述的主控芯片的型号为STM8L151F3U6ATR,放大器的型号为LM324,主控芯片的PB1端口与PWM电源管理电路的控制端口相连,PWM电源管理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与10.5GHz微波振荡器的信号输入端相连,10.5GHz微波振荡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发射天线和混频器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收天线的信号输出端与混频器相连,混频器的信号输出端依次通过检波器、滤波器、放大器和比较器与主控芯片的PB0端口相连。
还包括wifi通信芯片,所述的wifi通信芯片与主控芯片的PA2端口和PA3端口相连。
还包括电源、存储器、显示器和报警器,所述的电源、存储器、显示器、报警器分别与主控芯片相连。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多普勒效应的微波探测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低功耗、低成本、抗射频干扰能力强的对运动物体进行探测。能够完成对0.3-10m内的运动物体的探测,不受温度、湿度、光线、气流、尘埃的干扰和影响,并且可以根据微波的反射情况判断出运动物体的当前运动状态,适用于近距离对运动物体的探测场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主控芯片、2-比较器、3-放大器、4-滤波器、5-检波器、6-混频器、7-接收天线、8-发射天线、9-10.5GHz微波振荡器、10-PWM电源管理电路、11-wifi通信芯片、12-报警器、13-显示器、14-存储器、15-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钰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钰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963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