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棘轮下锚补偿装置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97542.7 | 申请日: | 2013-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29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高鸣;丁为民;陈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电气化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M1/26 | 分类号: | B60M1/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振邦律师事务所 11389 | 代理人: | 李朝辉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河东***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棘轮 补偿 装置 安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安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棘轮下锚补偿装置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系统中的接触悬挂下锚采用棘轮补偿装置。现有的下锚安装方式一般为接触线及承力索的棘轮补偿装置同时为正制动或同时为反制动安装形式,参见图1,这就造成了接触线或承力索棘轮下锚底座结构悬臂相对过长的缺陷。由于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导线的工作张力较大,所以下锚坠砣串的重量也较大,这样,该重量就会通过过长悬臂的棘轮底座对支柱(H截面型钢柱)产生较大的弯矩,使支柱的挠度增大,并且容易使过长悬臂的棘轮底座容易产生向下倾斜的现象。针对这些缺陷,现有的棘轮补偿下锚安装结构应进行改进优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高速电气化铁路现有下锚安装结构中棘轮下锚底座结构悬臂相对过长、对支柱产生较大的弯矩使支柱的挠度增大及过长悬臂的棘轮底座容易产生向下倾斜的现象,提供了一种新型棘轮下锚补偿装置底座框架设计及棘轮安装结构。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棘轮下锚补偿装置安装结构,包括安装在支柱上的下锚安装底座、承力索棘轮补偿装置及接触线棘轮补偿装置;所述承力索棘轮补偿装置采用反制动安装形式,所述接触线棘轮补偿装置采用正制动安装形式。
所述承力索棘轮补偿装置包括承力索下锚坠砣串补偿绳,所述接触线棘轮补偿装置包括位于平衡轮处的两根相互平行的接触线补偿绳;所述承力索下锚坠砣串补偿绳在两根接触线补偿绳之间穿过,其与两根接触线补偿绳之间的距离应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承力索用棘轮下锚补偿装置采用反制动安装形式,接触线用棘轮下锚补偿装置采用正制动安装形式,最大限度地减小了棘轮下锚补偿装置安装底座的悬臂长度,克服了原安装结构中下锚底座悬臂过长的缺陷,从而有效地减小了由于坠砣重量对支柱产生的弯矩和挠度的增加及过长悬臂的棘轮底座容易产生向下倾斜的现象,提高了棘轮下锚补偿装置安装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棘轮下锚补偿装置安装结构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棘轮下锚补偿装置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接触线补偿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棘轮下锚补偿装置安装结构,安装在支柱1上的下锚安装底座、承力索棘轮补偿装置100及接触线棘轮补偿装置200;所述承力索棘轮补偿装置100采用反制动安装形式,所述接触线棘轮补偿装置200采用正制动安装形式。
所述承力索棘轮补偿装置100包括承力索下锚坠砣串补偿绳101,所述接触线棘轮补偿装置200包括位于平衡轮201处的两根相互平行的接触线补偿绳202;所述承力索下锚坠砣串补偿绳101在两根接触线补偿绳202之间穿过,其与两根接触线补偿绳202之间的距离应相等。
所述支柱1为H截面型钢柱,棘轮下锚底座3及下锚拉线底座4均安装在H截面型钢柱的预留孔内;
所述坠砣串5底面至支柱1基础面的距离应严格按照坠砣安装曲线进行安装。
所述平衡轮201中心至棘轮中心的距离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电气化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电气化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975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