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双液注浆端头混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98044.4 | 申请日: | 2013-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031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应帅;孟祥瑞;高召宁;马淑胤;徐雪战;董永;刘万荣;杨玲玲;张群;杨敏;王向前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15/02 | 分类号: | E02D15/02;E21D1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双液注浆 端头 混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双液注浆端头混合装置,尤其适用于岩土工程的注浆施工。
背景技术
在地基工程、隧道与地下工程、坑基与边坡工程等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岩土层地质构造复杂多变,如裂隙、冒落、涌水等,将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
注浆法是岩土工程施工中重要的方法之一,主要应用有:矿山凿井时的地层加固、注浆法加固井筒井壁、地下工程的防水治水、地下工程地层改良;深坑基开挖防水、减少地下水由支挡桩渗入坑基;软弱土层的地基加固、减少地基不均匀沉降及水害腐蚀等。
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多采用双液注浆法,其原理是将两种浆液(通常是水泥浆和水玻璃)按一定比例混合后沿钻机的钻孔注入土体或岩体并快速凝固,胶结和填充空隙并提高地层的强度和承载能力,达到防坍塌、防冒落、防渗、防水的效果。
混合器是双液注浆施工必不可少的装置之一,目前常见传统混合器多为三通管的结构,其构造过于简单,造成注入的浆液混合不均匀,无法快速凝固或固结强度较差,当一种浆液压力过大时(如水泥浆)容易逆流入另一种浆液输送管并与之混合凝固造成管道堵塞,同时由于传统混合器通常为一体式结构不可拆卸,在管路污堵时不便于清洗。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混合器浆液混合不均匀、压力过大时一种浆液容易逆流入另一种浆液输送管造成堵塞、清洗不便等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解决上述问题的新型双液注浆端头混合装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新型双液注浆端头混合装置,包括具有混合室的管状外壳,所述外壳的一端设有供混合后浆液输出的输出管,外壳的中部设有混合室,外壳的另一端设有两根构造相同的输入管,输入管伸入混合室的一端连接有套管,套管的内部设有止逆钢球和弹簧,套管连接在输入管伸入混合室的输出管的一端,套管的另一端设有通孔。
所述的套管通过螺纹连接在输入管的一端,套管内部的弹簧顶住止逆钢球堵住输入管的开口,可通过旋拧套管改变弹簧的弹力大小,套管可从输入管上拧下并取出逆钢球和弹簧。
所述的输入管通过螺纹与输入管接头连接,输入管接头通过螺纹与外壳连接,从而使两 根输入管连接到外壳上,输入管的输入管接口设有螺纹。
所述的外壳中部的混合室内设有不同角度布置的180°扭曲的固定式右螺旋叶片和左螺旋叶片,右螺旋叶片与两根套管的中心连线垂直布置,右螺旋叶片与左螺旋叶片旋转方向相反,右螺旋叶片与左螺旋叶片相错90°布置。
所述的输出管通过螺纹连接在外壳上,输出管位于混合室外部的输出管接口设有螺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加设固定螺旋叶片、输入管止逆钢球、可拆分设计等,实现两种浆液的充分混合,防止浆液逆流造成堵塞,便于拆卸清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右螺旋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左螺旋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浆液输入管及其所连接套管剖视示意图。
图5为输入管接头剖视示意图。
图6为输出管剖视示意图。
图中,外壳1,输入管接头2,输出管3,输出管接口31,输入管4,输入管接口41,止逆钢球5,套管6,通孔61,弹簧7,右螺旋叶片8,左螺旋叶片9,混合室10。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6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双液注浆端头混合装置,包括具有混合室9的管状外壳1,所述外壳1的一端设有供混合后浆液输出的输出管3,外壳1的中部设有混合室10,外壳1的另一端设有两根构造相同且可供两种不同浆液(如水泥和水玻璃)输入的输入管4,输入管4伸入混合室9的一端连有套管6,套管6的内部设有止逆钢球5和可挤压止逆钢球5堵住输入管4一端开口的弹簧7。套管6连接在输入管4伸入混合室的一端,套管6的另一端设有通孔61。浆液输送管(图中未表示)连接输入管4输入两种不同浆液,当浆液压力大于弹簧7的弹力时,浆液将堵住输入管4出口的止逆钢球5推开,水泥浆和水玻璃进入混合室10进行混合;当水泥浆输入压力过大,混合室10中的浆液经过套管6一端的通孔61往输入管4逆流时,弹簧7挤压止逆钢球5堵住输入管4的开口,可防止浆液逆流造成管路堵塞。
如图1所示,所述的套管6通过螺纹连接在输入管4的一端,套管6内部的弹簧7顶住止逆钢球5堵住输入管4的开口,可通过旋拧套管6改变弹簧7的弹力大小,以满足不同的 浆液输入压力。在输入管4及套管6内部发生堵塞时则可将套管6拧下清除堵塞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980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对角线开孔舭部肋板的集装箱船
- 下一篇:电瓶车用的后尾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