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架空配电线路防雷的塔顶避雷针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98087.2 | 申请日: | 2013-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604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陈坚;顾承煜;江安烽;傅正财;阮浩浩;吴明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高试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3/00 | 分类号: | H02G13/00;H01T19/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张泽纯 |
地址: | 201400 上海市奉贤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架空 配电 线路 防雷 塔顶 避雷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防雷装置,具体是用于架空配电线路防雷的塔顶避雷针,属于架空配电线路防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雷击是造成架空配电线路跳闸的最主要原因,日本6.6kV配电线路1996~2006十年的运行观测表明线路雷击跳闸主要是直接雷击(雷电击中导线或击中杆塔反击)造成的。当前,国内外架空配电线路雷电直击和反击防护的主要措施是架设避雷线和安装线路避雷器。避雷线存在腐蚀断线或雷击断线等问题,线路避雷器保护范围小,需要每基杆塔每相都安装才能取得良好的直击雷防护效果,这两类措施都存在施工量大、成本高和需要一定的维护工作量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架空配电线路防雷的塔顶避雷针。该塔顶避雷针通过降低雷电击中导线的概率来降低线路雷击跳闸率。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用于架空配电线路防雷的塔顶避雷针,特点在于其构成包括避雷针针体、以及固定在该避雷针针体底部的紧固件。
所述的紧固件包括上端半式安装抱箍和下端半式安装抱箍。
所述的上端半式安装抱箍和下端半式安装抱箍之间的间距以适宜在横担上下安装为宜。
所述的避雷针针体由直径10mm以上,长度不短于1m的金属圆杆制成。
所述的上端半式安装抱箍和下端半式安装抱箍由扁金属材料弯曲制成。
安装时,将上端半式安装抱箍和下端半式安装抱箍分别由螺栓固定在架空配电线路混凝土杆塔顶部金属横担的上方和下方,避雷针针体焊接在半式安装抱箍上,同时,保证避雷针针体上端高出混凝土杆塔顶部1m以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提高雷电击中线路杆塔的概率来降低雷电直击导线的概率,从而降低线路雷击跳闸率。与架设避雷线和安装线路避雷器的直接雷击防护措施相比,本实用新型在获得一定防雷效果的同时显著降低了成本、施工和维护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架空配电线路防雷的塔顶避雷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架空配电线路防雷的塔顶避雷针的使用状态图。
图3是采用电气几何模型法计算得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后线路直接雷击引雷面积示意图。
图中:1.避雷针针体,2.上端半式安装抱箍,3.下端半式安装抱箍,4.混凝土杆塔,5.金属横担,6.绝缘子,7.导线,8.地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按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架空配电线路防雷的塔顶避雷针的结构示意图。由图可见,本实用新型用于架空配电线路防雷的塔顶避雷针的构成包括避雷针针体1、上端半式安装抱箍2和下端半式安装抱箍3,所述的避雷针针体1为圆钢构成,所述的上端半式安装抱箍2和下端半式安装抱箍3由扁钢弯曲制成。
图2给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在10kV线路上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在实施例中各部件选用的参数如下:
避雷针针体1采用直径12mm长3m的圆钢,上端半式安装抱箍2和下端半式安装抱箍3采用厚度为4mm的扁钢弯曲制成,避雷针针体1分别与上端半式安装抱箍2和下端半式安装抱箍3焊接连接,两个半式安装抱箍上下间距0.5m,上端半式安装抱箍2和下端半式安装抱箍3采用螺栓固定在混凝土杆塔4上且分别位于金属横担5的上方和下方,混凝土杆塔4为型混凝土杆,塔顶高度为10.75m,避雷针针体1高出混凝土杆塔4塔顶的高度为2.5m,其距地面的高度为13.25m,金属横担5为角钢,安装高度为10.6m,绝缘子6为PS-15针式绝缘子,导线7为JKLYJ-10/120型绝缘导线,档距为40m,导线平均高度为9.6m,地面8为地电位的水平地面。
图3是采用电气几何模型法计算得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后线路直接雷击引雷面积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高试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未经上海高试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980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脱钩装置
- 下一篇:小吨位终位自固定吊钩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