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Stewart结构的六维力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99809.6 | 申请日: | 2013-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881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高波;刘统春;盖广洪;吕小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电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L1/22 | 分类号: | G01L1/22 |
代理公司: | 西安文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1100 | 代理人: | 李中群 |
地址: | 710025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stewart 结构 六维力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内容属于电子感测衡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抗耦性强、综合精度高的基于Stewart结构的六维力传感器。
背景技术
基于Stewart结构的六维力传感器是一种十分优越的六维力传感器,自1965年提出该并联机构以来,由于其承载能力强、精度高、响应快、灵敏度高等独特优点,倍受设计者和使用者的青睐,迄今已广泛应用于机器人、航空(如飞机起落地冲击力测试)、航天(火箭模型发射力测试、航天器对接时六维力测试)、汽车(撞击试验)和造船等领域。但目前本领域公知的基于Stewart结构的六维力传感器还存在有抗耦合性能较差的问题,各支路传感器如果为纯二力杆只受到拉压方向的力,则测量的结果将比较准确,如果有耦合力进入该支路传感器,则由于耦合的影响该支路传感器的精度会降低,而且耦合因素也是降低整个六维力传感器综合精度的一个重要原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抗耦性强、综合精度高的基于Stewart结构的六维力传感器。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Stewart结构的六维力传感器,包括上传力盘、直径大于上传力盘的下传力盘和六个按半对称结构分布连接于上、下传力盘之间的支路组件,所述的支路组件由自上而下同轴连接配合的上铰座、球铰、上连接杆、传感器组件、下连接杆和下铰座组成,其中的传感器组件具有一个带接插件的采用板环结构的弹性体,在弹性体上设有与接插件连接的电路板,在弹性体表面对称粘贴有四个由应变电阻R1、R2、R3、R4构成的敏感应变片,各敏感应变片通过焊接方式与电路板组成惠斯通电桥结构。
上述基于Stewart结构的六维力传感器中,各支路组件的传感器组件的两端分别与上、下连接杆螺纹套穿连接,下连接杆直接与下铰座相连,上连接杆与球铰一端相连,上铰座与球铰另一端相连。
上述基于Stewart结构的六维力传感器中,下铰座的下端通过定位螺纹孔与下传力盘连接,上端开有螺纹孔与下连接杆相连;上铰座的上端通过定位螺纹孔与上传力盘连接,下端开有螺纹孔与球铰的一端相连。
上述基于Stewart结构的六维力传感器中,所述的下连接杆的下端和上端均为螺纹杆,上连接杆两端都为螺纹孔。
上述基于Stewart结构的六维力传感器中,在支路组件上、下连接杆的中间位置处均开有正交十字槽。
上述基于Stewart结构的六维力传感器中,所述球铰的两端都为螺纹杆,其上端与上铰座螺纹连接,下端与上连接杆的上端螺纹连接;该球铰可沿支路组件中心轴自由转动。
上述基于Stewart结构的六维力传感器中,四个敏感应变片依次相互连接组成环型结构惠斯顿电桥,并处于弹性体的最大形变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技术效果如下所述。
1、在六维力传感器中采用强抗弯、扭性能的板环结构的弹性体,测量的是元件的弯曲应力,当环受拉向或压向载荷作用时,由于垂直与水平直径位移方向相反,在应变区截面在弯矩均布的轴向力作用下,产生方向相反的弯曲应变。
2、上、下连接杆的中间位置处加工可等效为弹性铰链的正交十字槽结构,当有弯曲力矩施加到支路传感器上时,由于有弹性铰链效应,弯曲力矩的影响将大大减小,使得力传递基本上按照设计的方向进行,力的传递越集中,传感器的精度就越高。
3、本实用新型在各支路组件上设计的特质球铰能够实现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的自由任意转动,该结构可释放支路的扭矩与弯曲的耦合应力对弹性体工作区带来的不利影响,整体上使得外部耦合对工作应变区影响最小,提高Stewart结构六维力传感器的综合精度。
经本实用新型设计者实验检测,本实用新型与公知Stewart结构六维力传感器做对比,其综合精度提高有明显提高。具体参数如下:单路加载精度≤1.2%F.S.;复合加载精度≤1.7%F.S.。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为上传力盘,2为下传力盘,3为支路组件。
图2是该六维力传感器中支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31为上铰座,32为球铰,33为上连接杆,34为传感器组件,35为下连接杆,36为下铰座。
图3是支路组件中传感器组件表面设置结构的示意图。图中标号34a为弹性体,34b为敏感应变片(R1、R2、R3、R4)。
图4是传感器组件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34c为电路板,34d为接插件,34e为导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电器研究所,未经陕西电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998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