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电机轴承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01244.0 | 申请日: | 2013-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51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黄元通;管风;温乐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33/72 | 分类号: | F16C33/72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巫敏;钱成岑 |
地址: | 610057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电机 轴承 密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电机轴承密封结构,属于电机轴承密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齿轮箱内的齿轮需要高速旋转,齿轮在高速旋转时,在齿轮箱内产生较高的压力,该压力会将齿轮箱内的润滑油通过牵引电机轴承密封环之间的空隙压入牵引电机的轴承室内,稀释轴承室内的润滑脂,对轴承的运行产生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电机轴承密封结构,解决现有齿轮箱中的齿轮在高速旋转时产生的压力会将齿轮箱内的油通过轴承密封环之间的空隙压入轴承室内,对轴承产生损害的技术问题,从而能有效的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电机轴承密封结构,包括轴承盖和与之配合的密封环,所述轴承盖的下底面外侧设有多槽结构的密封齿,密封齿的下端设有朝向轴承盖内部倾斜的密封斜面,密封斜面连接一个油槽,轴承盖的内部设有与油槽连通的储油槽;所述密封环上设有与密封齿对应且配合的密封凸条。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轴承盖的下底面设有与齿轮箱连通的连通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连通孔为数个。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密封齿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凹槽组成的多槽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储油槽为环形槽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部分零件的作用如下:
密封齿:与密封凸条对应且配合,形成迷宫式密封结构。
密封斜面:待密封环和轴承盖密封后,在压力的作用下,方便油顺利进入储油槽。
储油槽:起到暂时存储油的作用。
连通孔:待储油槽中的油积累到一定高度后,压力增大,在压力的作用下,储油槽中的油通过该连通孔流入齿轮箱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电机轴承密封结构简单,合理,采用迷宫槽结构设计,解决齿轮箱内的油可能窜入到轴承室内的问题,从而达到电机密封,并保护轴承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机轴承密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密封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轴承盖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轴承盖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中:1-储油槽, 2-密封斜面, 3-油槽, 4-轴承盖, 5-密封环, 6-密封齿, 7-密封凸条, 8-连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相互排斥的特质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之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实施例而已。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电机轴承密封结构包括轴承盖4和与之配合的密封环5,所述轴承盖4的下底面外侧设有多槽结构的密封齿6,具体来说,所述密封齿6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凹槽组成的多槽结构。密封齿6的下端设有朝向轴承盖4内部倾斜的密封斜面2,密封斜面2连接一个油槽3,轴承盖4的内部设有与油槽3连通的储油槽1;所述储油槽1为环形槽结构。所述密封环5上设有与密封齿6对应且配合的密封凸条7。所述轴承盖4的下底面设有与外部储油箱连通的连通孔8;所述连通孔8为数个,本实施例中,所述连通孔为三个。轴承盖的结构可以为如图3所示,也可以为如图4所示的结构,总之,轴承盖上需要设计有迷宫式结构和与油槽连通的储油槽。
待储油槽中的油积累到一定高度后,压力增大,在压力的作用下,储油槽中的油通过该连通孔流入齿轮箱中。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
齿轮箱内的齿轮高速旋转,齿轮在高速旋转时,在齿轮箱内产生较高的压力,该压力会将齿轮箱内的油通过轴承密封环进入迷宫式的密封结构,然后多余的油会通过密封斜面进入储油槽中,储油槽中的油积累到一定高度后,压力增大,在压力的作用下,储油槽中的油通过该连通孔流入齿轮箱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未经南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012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故障信息的处理方法和服务系统
- 下一篇:蓄热陶瓷整体装卸式蓄热焚烧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