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灯具散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02317.8 | 申请日: | 2013-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61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陈兵;林万炯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万炯 |
主分类号: | F21V29/02 | 分类号: | F21V29/02;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103 浙江省宁波市国家***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灯具 散热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设备,特别是一种灯具的灯具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一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见到各种照明设备,例如,日光灯、路灯、台灯、艺术灯等。在上述的照明设备中,传统上大部分是以钨丝灯泡做为发光光源。近年来,由于科技日新月异,已利用发光二极管(LED)作为发光来源。甚者,除照明设备外,对于一般交通号志、广告牌、车灯等,亦都改为使用发光二极管做为发光光源。如前所述,使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发光光源,其好处在于省电,且亮度更大,故于使用上已逐渐普通化。
随着LED灯具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场合开始使用LED灯具,然而,以往认为LED灯是LED灯具的主要热源,对灯具的散热也主要集中在LED灯具本身上,但是,作为给LED灯具供电的直流电源,其内部的电子元件在工作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热,而对电源的热可靠性设计渐渐成为提升整个LED灯具产品工作寿命的瓶颈。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利于LED灯使用之电源散热的灯具散热系统,以满足上述需求。
一种灯具散热系统包括一个设置有出光方向的灯外壳,一个垂直于所述出光方向并设置在该灯外壳外侧的电源外壳,以及一个连通所述灯外壳与电源外壳的风道。所述灯外壳设置有一个沿所述出光方向与风道间隔设置的进风口。所述电源外壳设置有一个沿所述出光方向与风道间隔设置的出风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灯具散热系统采用主动式散热系统的同时,所述进风口、出风口、以及风道相互间隔设置,能同时保证LED发热芯片和电源在较低的温度下工作。尤其是电源,相较于通常电源模块被封装在外壳中单靠外壳内外的自然对流和辐射散热,该灯具散热系统因风速较高的冷却气流对电源中的各元器件直接进行强制对流冷却,可使得电源中的电子元器件在更低温度下工作,从而保证电源具有更高的热可靠性和更长的工作寿命。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灯具散热系统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及对该灯具散热系统所具有的灯外壳及电源外壳的局部剖视图。
图2为图1的条形灯具配光系统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作为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1及图2,其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灯具散热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灯具散热系统100包括一个灯头10,以及一个与该灯头10电性连接的电源20,以及一个连接所述灯头10与电源20的风道30。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是,所述灯具散热系统100还包括其他的功能零部件,如安装机构、保护机构、电气布图等。
所述灯头10包括一个设置有出光方向的灯外壳11,一个设置在所述灯外壳11内的风扇12,一个沿所述出光方向并设置在所述风扇12的出光方向上的热源13,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风扇12与热源13之间的散热器14。所述灯外壳11可以为一个两端开口的桶状结构。为了让设置在所述灯外壳11中热源13所发出的光从灯外壳11按照用户的要求射出,在该灯外壳11中设置有出光方向,即所述热源13所发出的光将沿着所述灯外壳11的出光方向射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灯外壳11的出光方向与桶状结构的灯外壳11的中心轴重合。所述灯外壳11包括一个进风口111,一个设置在所述灯外壳10上的灯外壳风道112,以及一个用于容置所述风扇12、热源13以及散热器14的容置腔113。所述进风口111设置在所述灯外壳11的一端。冷风会从该进风口111进入到灯外壳11的容置腔113中,经换热后再流出该容置腔113。所述灯外壳风道112沿所述出光方向与进风口111间隔设置,换句话说,所述进风口111也是在沿所述出光方向上与灯外壳风道112间隔设置,从而使得该进风口111不与该灯外壳风道112平行设置,进而使得从进风口111进来的风必须经过所述热源13及散热器14后才从所述灯外壳风道112流出。因此,该灯外壳风道112优选地与所述热源13平行设置,以使所述风道30设置在能接收流经所述热源13的风的最近位置。所述容置腔113用于固定设置所述风扇12、热源13以及散热器14,因此其上设置至少一个固定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容置腔113具有两个用于组装所述散热器14的螺纹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万炯,未经林万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023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受控关闭止回阀
- 下一篇:一种基于两级神经网络的库房环境安全预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