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压启式循环阀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02445.2 | 申请日: | 2013-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038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林轶斌;陈娟;黄船;王显维;贺秋云;孙宏亮;陈光智;卢齐;谢胜;郭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4/06 | 分类号: | E21B34/06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冉鹏程 |
地址: | 610051 四川省成都市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启式 循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在油气井测试作业中的循环阀。
背景技术
试油测试中,在测试期间,需要确保油管内和环空之间隔绝,在测试结束后,需要进行压井循环时,又要求油管内和环空之间能够沟通。因此需要设计一种井下工具,当环空压力达到一个预定的压力值时,该工具就开始运转,在环空和油管内建立起连通通道,现有技术中,采用压启式循环阀就可以实现以上功能,压启式循环阀在工具的内心轴和外筒之间存在一个中空的腔室-空气腔,腔体内外分别承受来之管柱内和油套环空的压力,形成绝对压差,而酸压期间管柱内井底绝对压力极高,往往超过150MPa,容易挤毁腔体造成测试失败,因此,需要研制高强度循环阀,要求其抗静压能力达到200MPa。此外,目前国外压启式循环阀同类产品存在通径小的问题,不利于提高酸化排量,为此,还需要提高启式循环阀通径。该工具的成功研制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装备技术水平,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意义重大。
公开号为102071911A,公开日为2011年5月25日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油、气田开发水平井裸眼完井及分段压裂、生产一体化管柱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外压差开启循环阀。该循环阀的托卡机构装在上接头与外筒内,液缸滑套机构装在外筒内,外筒上开有循环通道。该发明实现了能够方便、安全地使油套管之间连通和有效阻止生产过程中油管内下入的其他工具掉入水平井段,保证水平井的生产安全。克服了现有技术需带压作业施工风险高的不足。
但以上述专利文献为代表的现有技术,并不适用于在油气井测试作业中,对于油管内和环空之间的隔绝,无法满足超深高压油气井井下测试作业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能通过环空压力控制实现油管内和环空之间隔绝、沟通的压启式循环阀,满足超深高压油气井井下测试作业的需要,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装备技术水平。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压启式循环阀,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接头、心轴、外筒、压启片、下接头和销钉,其中:上接头通过丝扣和外筒连接,外筒通过丝扣和下接头连接,心轴安装在外筒内,并通过销钉与上接头固定,压启片安装在外筒上,心轴和外筒之间形成一个密闭的空气腔,在所述上接头上开有循环孔,在心轴通过销钉与上接头固定时,所述心轴挡住循环孔。
所述心轴、上接头和下接头中都开有通孔。
所述循环阀的外径尺寸分别是127mm、99mm和79mm三种,所对应的循环阀通孔的尺寸分别是57mm、45mm和38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由“上接头、心轴、外筒、压启片、下接头和销钉”形成的压启式循环阀,压启片在预定的压力下破裂,使得环空压力可以作用于心轴的压差面积上,循环孔在上接头上,最初被心轴封住。当压启片破裂时,动心轴向下运动,露出循环孔,使得环空和管柱之间能够连通。使得本实用新型通过环空压力控制实现了油管内和环空之间隔绝和沟通,满足了超深高压油气井井下测试作业的需要,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装备技术水平。
2、本实用新型中,循环阀的外径尺寸分别是127mm、99mm和79mm三种,所对应的循环阀通孔的尺寸分别是57mm、45mm和38mm,这样三种不同规格的循环阀,均能满足承受压差105MPa,温度177℃的要求。通径较大,有利于提高酸化排量。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
上接头1、心轴2、外筒3、压启片4、下接头5、销钉6。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说明书附图,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是:
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上接头1、心轴2、外筒3、压启片4、下接头5、销钉6。该工具用于测试作业,一般和其他工具、诸如测试封隔器、压力计托筒、安全接头等配合使用。其中上接头1通过丝扣和外筒3连接,外筒3通过丝扣和下接头连接,心轴2安装在外筒内,并通过销钉6固定,压启片4安装在外筒3上,心轴2和外筒3之间组成一个密闭的空气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024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剪切分层防砂分层注聚工艺管柱
- 下一篇:连续油管用井下投球式堵塞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