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血斑分析的打孔钳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02719.8 | 申请日: | 2013-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797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田宇;董筱林;金爱枝 | 申请(专利权)人: | 田宇;董筱林;金爱枝 |
主分类号: | B26F1/36 | 分类号: | B26F1/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4020 湖北省荆州***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分析 打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打孔钳,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血斑分析的打孔钳。
背景技术
在医疗卫生单位,用于免疫检测的酶联反应板是一块12×8cm的方板,其上紧密排列有96个直径约为0.4-0.5cm的凹状反应孔(坑),用于盛放反应溶剂(参见附图1)。在对患者的血滤片进行定量分析物质含量的过程中,医务人员要用打孔钳,在血滤片(血型卡)上打下一定直径的血斑(该血斑的直径小于酶联反应板的反应孔直径),放置于酶联反应板的反应孔内,然后通过技术处理,进行定量分析。在这一过程中,由于血斑的直径小、重量轻,从打孔钳上掉落过程中,经常出现飘移的现象,因此无法直接掉落于酶联反应板的反应孔内,通常都是首先将血斑打落于工作桌面上,然后再借助镊子逐一将血斑放置于酶联反应板的反应孔内。这样做的结果一是工作效率低,二是血斑掉落于工作桌面上有被污染的可能。从而影响分析检查结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工作过程中,打落的血斑可直接掉落于酶联反应板的反应孔内,以解决现有血斑借助镊子逐一放置于酶联反应板的反应孔内所导致的工作效率低,以及血斑掉落于工作桌面上有被污染的可能,从而影响分析检查结果问题的用于血斑分析的打孔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血斑分析的打孔钳,包括手柄、上钳头和下钳头,其特征在于:上钳头设置有打孔头,下钳头上安装有弹性压片,与打孔头对应的弹性压片和下钳头上分别设置有压片通孔和下钳头通孔,下钳头通孔下方的下钳头上设置有血斑导管,血斑导管与下钳头通孔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用于血斑分析的打孔钳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工作过程中,通过下钳头上设置的血斑导管,可使打落的血斑直接掉落于酶联反应板的反应孔内,解决现有血斑借助镊子逐一放置于酶联反应板的反应孔内所导致的工作效率低,以及血斑掉落于工作桌面上有被污染的可能,从而影响分析检查结果的问题。有效减少了人过操作步骤,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酶联反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手柄,2、上钳头,3、下钳头,4、打孔头,5、弹性压片,6、压片通孔,7、下钳头通孔,8、血斑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该用于血斑分析的打孔钳包括手柄1、上钳头2和下钳头3。上钳头2设置有打孔头4,下钳头3上安装有弹性压片5。与打孔头4对应的弹性压片5和下钳头3上分别设置有压片通孔6和下钳头通孔7,下钳头通孔7下方的下钳头3上设置有血斑导管8,血斑导管8与下钳头通孔7连通(参见附图2)。
该打孔钳的血斑导管8直径大于打孔头4的直径,工作过程中,首先将血滤片(血型卡)放置于下钳头3和弹性压片5之间,并将血斑导管8的端头对准酶联反应板的反应孔,然后用力握持手柄1,打孔头4冲下的血斑即可通过血斑导管8掉落于选定的酶联反应板的反应孔内。
该打孔钳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解决现有打孔钳冲下的血斑必须借助镊子逐一放置于酶联反应板的反应孔内所导致的工作效率低,以及血斑掉落于工作桌面上有被污染的可能,从而影响分析检查结果的问题。有效减少了人工操作步骤,提高了工作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田宇;董筱林;金爱枝,未经田宇;董筱林;金爱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027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纯水设备
- 下一篇:一种个人饮水管理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