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穿对拉锚杆的柔性充填袋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02860.8 | 申请日: | 2013-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836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陈勇;柏建彪;赵地杰;王襄禹;徐营;闫帅;于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15/00 | 分类号: | E21F1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唐惠芬 |
地址: | 2211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拉锚杆 柔性 充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填袋,尤其涉及一种泵送充填料构筑巷旁充填体时时使用的穿对拉锚杆的柔性充填袋。
背景技术
沿空留巷技术是一项非常有前景的煤矿安全开采技术。利用高水材料进行沿空留巷,其充填工艺机械化程度高,留巷效果好。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因沿井下工作面顶板条件复杂,顶板不平、冒落及网兜情况较为常见,如ZL201020535727.7、ZL201020530078.1和ZL 201010282345.2中提到的方案装置均不能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在穿对拉锚杆将小导管捆紧时,易出现对拉锚杆转动,将充填袋撕裂,出现跑漏浆现象,如何提高巷旁充填体的接顶率和充填袋的可靠性,就成为该领域工程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已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走向长度不受限制,顶板适应能力强,能充分接顶、提高充填袋本身可靠性、避免跑漏浆的穿对拉锚杆的柔性充填袋。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穿对拉锚杆的柔性充填袋,包括长方体形的充填袋,充填袋顶部的四个边角上分别设有与内部相同的顶部小导管,充填袋的四个侧面棱边上依次设置有多股扎条,充填袋中设有多个左右相通的对拉锚杆小导管。所述对拉锚杆小导管直径为20-50mm;扎条长度为20-200mm。
有益技术效果:本装置的充填袋上设有四个顶部小导管,四棱上设有扎条,能将充填袋固定在充填空间顶板或四周;对拉锚杆小导管在充填时浆液接触到顶板煤和岩层,待浆液凝固后即构成充填墙体,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省工省时,增强充填袋的可靠性,防止充填袋撕裂,出现跑漏浆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充填袋,2-顶部小导管,3-对拉锚杆小导管,4-扎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穿对拉锚杆的柔性充填袋包括充填袋1,顶部小导管2,对拉锚杆小导管3,扎条4。所述充填袋1为长方体形的,充填袋1顶部的四个边角上分别设有与充填袋1内部相同的顶部小导管2,供进浆和排气之用,充填袋1的四个侧面棱边上依次设置有多股扎条4,扎条4长度为20-200mm,进浆前将扎条4固定在充填空间顶板或四周;充填袋1中设有多个左右相通的对拉锚杆小导管3,所述对拉锚杆小导管3直径为20-50mm,侧面与袋体相通的拉锚杆小导管3穿过对拉锚杆加固充填体,充填时浆液接触到顶板煤、岩层,待浆液凝固后即构成充填墙体。
工作过程:
(1)根据现场要求采用适合规格的充填袋对充填空间区域顶板进行支护,满足安全要求;
(2)清理浮煤后安放充填袋,将充填袋侧面四周的扎条4挂到顶板或四周;
(3)在对拉锚杆小导管3中穿上对拉锚杆,套上托盘、拧紧螺帽,适当调节螺帽的松紧程度,使充填袋成型;
(4)将浆液管插入到充填袋顶部的任一小导管2中,进行正式充填;
(5)充填工作完成后,打开清水,清洗管路,完成充填工作;
(6)重复上述步骤(1)~(5),形成沿空留巷巷旁充填墙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0286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实验型封口机
- 下一篇:一种嘧啶乙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