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空心抽油泵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05764.9 | 申请日: | 2013-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47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高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澳维采油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47/00 | 分类号: | F04B47/00;F04B53/00;F04B53/10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熊晓果;韩洋 |
地址: | 6118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心 抽油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气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空心抽油泵。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含水气井开采通常是采用机抽排液采气的工艺,该工艺是利用抽油机将电动机的转动能转换成抽油机驴头上下往复运动的能量,通过抽油杆使泵柱塞做上下运动,泵出的液体通过油管排出,气体从套管采出,该工艺中,采用的设备简单,安装使用维护技术易于掌握,一次投资费用不高。
这种机抽排液采气的工艺一般是常规抽油泵与气锚配套使用,将气液混合体一起抽出气井,由于常规的抽油泵没有设置防气装置,在工作时受气体影响严重,导致泵效低;所以市场上出现了防气抽油泵,在采用防气抽油泵与气锚配套使用时,虽然泵效较常规抽油泵要高,但是现有的防气抽油泵由于没有直通泵下端的中心通道,所以不能与目前被广泛使用的空心抽油杆配套使用,进而使得在液体排出完后,气井内的气体依然需要通过油管与套管的环形空间产出,导致产气速度慢,产气效率低等不足。
所以,目前亟需一种能够适用于空心抽油杆,并且能够实现利用空心抽油杆产气的抽油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抽油泵存在的不能与空心抽油杆配合使用,进而导致产气速度慢,产气效率低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适用于空心抽油杆,并且能够实现利用空心抽油杆产气的抽油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空心抽油泵,包括内管和套设在所述内管外部的外管,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之间形成环状间隙,所述内管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同轴设置的集气管、小径柱塞和空心拉杆,所述空心拉杆上端同轴设置有空心抽油杆,所述空心抽油杆内的通孔与所述内管的通孔连通形成空心通道,环状间隙内由上至下间隔设置有游动阀和单向导通装置,所述单向导通装置沿所述内管由下至上的方向导通。在抽油泵工作时,空心抽油杆带动内管进行上下往复运动,通过游动阀和单向导通装置的配合将井内的水排出井外,同时,由于能够适用于空心抽油杆,当气井内的液体排出完后,通过空心抽油杆和内管的配合可以将气井内的气体直接排出,提高了产气速度,也提高了产气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外管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上接箍和下接箍,所述上接箍上端连接油管,所述下接箍内部设置有环状隔板,所述环状隔板的内壁与所述集气管外壁间隙配合,所述环状隔板上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集气管外套设有气液分离装置,所述气液分离装置设置在所述下接箍的环状隔板上,所述集气管上设置有若干通孔。在抽油泵工作时,气液分离装置将气井内气液混合体中的气体和液体分离,使液体在环状间隙内,而气体通过集气管上的通孔进入到集气管内,在气液分离后,首先是提高了气体的排出速度;其次,由于气体被分离出液体,液体在经游动阀和单向导通装置排出井外时,液体的排出速度提高,进而使得抽油泵的泵效得到提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气液分离装置包括旋流套管和呈螺旋状布置在所述旋流套管外壁上的螺旋叶片,所述旋流套管套设在所述集气管上,与所述集气管间隙配合,所述旋流套管的下端设置在所述下接箍内部的所述环状隔板上,所述旋流套管侧壁上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螺旋叶片的外缘与所述外管的内壁间隙配合。通过螺旋叶片将集气管与外管之间的环状间隙分割成螺旋流道,在抽油泵工作时,气液混合体通过下接箍内的环状隔板上的通孔进入到螺旋流道内,在往上流动的过程中,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气体与液体开始分离,液体部分向外侧移动,气体部分则通过旋流套管上的通孔和集气管上的通孔进入到集气管内,从而实现了气液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澳维采油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澳维采油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057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周光LED球泡灯
- 下一篇:太阳能电池片分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