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蓄电池用多孔抽酸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05829.X | 申请日: | 2013-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072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卢晓明;陈林;周大红;龙洋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能电池(芜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36 | 分类号: | H01M2/36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沈志海 |
地址: | 241009 安徽省芜湖市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电池 多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蓄电池加工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铅酸蓄电池余酸的抽取装置。
背景技术
在蓄电池的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电池的化成质量,电池化成一般是采用富液化成,所以在充电过程中后期则需要对蓄电池内的余酸进行抽取,授权公告号CN201898171U公开了一种适用于10-12AH铅酸电池余酸的收取装置,该装置的上下固定板的管道是用一根,很容易出现在抽取的时候出现漏酸的现行,并且固定板与蓄电池之间的密封并不严密,且移动上下固定板不方便,很容易将腐蚀性的酸液溅落到工作人员身上,造成伤害,并且抽酸装置坏了则需要整个更换,成本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固定板与蓄电池密封严密且在抽酸过程中不会产生的漏酸的新型抽酸装置,在使用时能尽可能的保证使用者的安全,防止腐蚀。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蓄电池用多孔抽酸装置,抽酸装置包括下固定板和上固定板,与蓄电池注酸孔相同的位置、穿过下固定板设置有六根吸管,在六根吸管的上方、穿过上固定板设置有六根软管,六根软管连接均与一形成负压抽取酸液的负压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每根软管的直径大于每根吸管的直径,每根软管套设在吸管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上固定板是上面、每根软管的外圈设置有向下的凹槽,每个凹槽为圆形且每根软管穿过每个凹槽的中心。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下固定板的下端、每根吸管的外侧设置有放置酸液外漏的保护套筒,每个保护套筒与下固定板一次性注塑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下固定板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供使用者安装或拆卸用的下把手,在上固定板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供使用者使用的上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每根软管均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成的耐酸软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上下固定板分开设置,下固定板通过下面的保护套筒与蓄电池紧密的结合,避免在抽酸的过程中发生泄漏,避免意外,上固定板上面则设置有凹槽,避免酸液外漏,可以接住一部分酸液,在安装时,先将下固定板和吸管插入到蓄电池内,然后再将上固定板压在下固定板上,软管套在吸管的外侧,上下固定板分离,经常与酸液接触的吸管和下固定板被腐蚀,可以单独更换,而上固定板则不需要,减少了成本,并且在上下固定板上都设置有把手,方便工人移动上下固定板,上面的软管采用是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成的耐酸软管,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新颖,设计合理,不仅能将如多余的酸液吸出,还能减少对操作者的伤害,而且还提高了使用寿命,减少了成本,具有良好的保护措施,利用负压管的作用抽取酸液,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 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俯视图。
其中:1-下固定板,2-上固定板,3-吸管,4-保护套筒,5-软管,6-负压管,7-凹槽,8-下把手,9-上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能电池(芜湖)有限公司,未经天能电池(芜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0582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