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湿式布袋深度脱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06347.6 | 申请日: | 2013-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350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史月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B01D53/80;B01D53/5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郑华清 |
地址: | 25006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布袋 深度 脱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湿式布袋脱硫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深度脱除电站锅炉、工业锅炉等不同工艺设备中产生的含有SO2和粉尘的装置。
背景技术
2012年以来,全国各地陆续上演着不同的“雾霾”现象,“爆表”一词热度持续上涨。研究成果证实大气灰霾主要来自PM2.5,燃煤锅炉排烟中含有大量的粉尘和SO2。粉尘是形成PM2.5的一次粒子。在光化学作用下,由SO2向颗粒物转化而形成二次粒子。经过脱硫之后,GB13223-2011《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燃煤锅炉烟尘上限是30mg/m3,SO2上限是100mg/m3。
目前国内90%以上的脱硫装置为湿法脱硫,脱硫效率95%左右,并具有一定的除尘功能,勉强达到国家标准要求。但是,随着环保要求的逐渐提高,湿法脱硫系统很难满足更高的环保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不同工业过程的、脱硫效率高、除尘效率高、排放浓度低、稳定可靠的湿式布袋脱硫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湿式布袋深度脱硫装置,包括壳体,在壳体一侧设有烟气进口,在壳体的另一侧设有烟气出口,在所述的壳体内设有若干布袋,在每个布袋里面插有至少一个喷管,所述的喷管均与同一根连接管道相连,所述的连接管道的入口与石灰石浆液进口相连,且连接管道的入口设有阀门。
所述的布袋截面为圆形,所述喷管插入在所述布袋的圆心,并直至所述布袋底部。
所述的布袋截面为长方形,且沿布袋长边方向插入多根喷管,并直至所述布袋底部。
在所述的喷管竖直方向上每隔100~300mm设有一圈喷嘴,每圈在圆周方向布置4~8个喷嘴。
所述的布袋底部为锁口装置。
所述的壳体的底部为一个倒立的锥形,且壳体的底部为灰浆出口。
本实用新型的脱硫方法如下:
步骤1 石灰石浆液经过阀门的控制后,进入所述喷管中,从喷管上的喷嘴喷出,润湿布袋。
步骤2 初步脱除:含尘含硫烟气穿过布袋的过程中,烟尘被过滤,SO2与石灰石浆液反应被脱除,进行初步除尘或脱硫;
步骤3深度脱除:穿过布袋的烟气,经过多层喷嘴喷出的石灰石浆液洗涤,进行深度除尘与脱硫,然后变成净烟气,从烟气出口排出。
步骤4清洗布袋外侧:
运行中如布袋外侧沾了很多烟尘,开大阀门的开度,将石灰石浆液从喷管上的喷嘴高速喷出,将粘结在布袋外侧的积灰清洗干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可实现脱硫与除尘的同步脱除;
2、分级脱硫,初步脱除中,烟气流速低至0.5~1m/min,远低于现行湿法脱硫系统中的烟气流速,烟气与石灰石浆液接触时间长,脱硫效率高。深度脱除中,由于经过多层喷嘴洗涤,进一步降低了排放。
3、通过控制锁口装置及阀门可清除布袋内壁及外壁的沉积物,保证流动阻力。
附图说明
图1湿式布袋深度脱硫装置;
图2截面为长方形的湿式布袋;
图3截面为圆形的布袋;
图中:1烟气进口、2壳体、3布袋、4喷管、5喷嘴、6锁口装置、7烟气出口、8分配管、9阀门、10石灰石浆液进口、11灰浆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烟气进口1、壳体2、布袋3、喷管4、喷嘴5、锁口装置6、烟气出口7、分配管8、阀门9、石灰石浆液进口10及灰浆出口11。在壳体2一侧设有烟气进口1,在壳体2的另一侧设有烟气出口7,在所述的壳体2内设有若干布袋3,在每个布袋3里面插有至少一个喷管4,所述的喷管4均与同一根连接管道相连,所述的连接管道的入口与石灰石浆液进口10相连,且连接管道的入口设有阀门9。
由图2和图3所示,布袋3截面为圆形或长方形。对于圆形截面布袋,所述喷管4插入在所述布袋3的圆心,并直至所述布袋3底部。对于长方形截面的布袋,沿布袋长边方向插入数量合适的喷管4,并直至所述布袋3底部。布袋3底部安装有锁口装置6,可以打开或闭合。
沿喷管4的上下方向每隔100~300mm布置一层喷嘴5,每层在圆周方向布置4~8个喷嘴5。所述喷嘴5喷出的石灰石浆液到所述布袋3上流下,将布袋3过滤的细颗粒冲至灰浆出口11。
脱硫原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063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