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扩散板的背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09234.1 | 申请日: | 2013-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054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王德金;叶家方;李治强;任勇;董毅鹏;罗国威;吴浩;陈海进;唐德良;何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长虹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5/08;G02F1/13357;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5284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扩散 背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扩散板的背光装置。
背景技术
直下式液晶显示的背光源,采用的是将LED灯珠放在出光面的正下方,然后利用扩散板、光学膜等光学器件,将光线均匀化,实现均匀的面光源,因为灯条在出光面的正下方,LED灯珠是点光源,要想实现均匀的面光源,在扩散板与LED之间必须要有足够的距离,使得光线能够充分混光。同时扩散板的作用是有将光线进一步雾化,同时提供一个支撑其余光学膜防止变形的作用。这要求了扩散板需要有一定的厚度,加工不方便,且成本较高,同时也使得模组厚度更厚,不太美观,图1为具有扩散板的传统背光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无扩散板的背光装置,具有加工方式更加简单,光雾化效果更好、制造成本更低、背光模组的厚度可以减薄,更加美观的优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扩散板的背光装置,其设有LED发光模组和设于LED发光模组上方的光学膜;所述LED发光模组与所述光学膜之间设有用于扩散光线、雾化光线、支撑光学膜的扩散光学膜。
所述扩散光学膜与所述光学膜紧挨着,且所述扩散光学膜的厚度小于所述光学膜的厚度。
所述扩散光学膜与所述光学膜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扩散光学膜与所述LED发光模组之间的距离。
所述LED发光模组由基板及若干个整列分布在所述基板上的LED发光灯珠组成,且所述LED发光灯珠的发光朝向扩散光学膜。
本实用新型的最大特点在于使用扩散光学膜代替传统的扩散板,替代扩散板的扩散光学膜,其自身具有与扩散板相同的雾化效果,同时此扩散光学膜的韧性更好,能够承受较大的横向拉力, 利用其他辅助设备将其平整固定在结构件上;利用此张扩散光学膜能承受较大力的特性,给其余光学膜提供一个支撑的平台。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具有加工方式更加简单,光雾化效果更好、制造成本更低、背光模组的厚度可以减薄,更加美观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具有扩散板的传统背光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以下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无扩散板的背光装置,其设有LED发光模组3和设于LED发光模组3上方的光学膜1;所述LED发光模组3与所述光学膜1之间设有用于扩散光线、雾化光线、支撑光学膜的扩散光学膜2。
所述扩散光学膜2与所述光学膜1紧挨着,且所述扩散光学膜2的厚度小于所述光学膜1的厚度。
所述扩散光学膜2与所述光学膜1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扩散光学膜2与所述LED发光模组3之间的距离。
所述LED发光模组3由基板及若干个整列分布在所述基板上的LED发光灯珠组成,且所述LED发光灯珠的发光朝向扩散光学膜2。
本实用新型的最大特点在于使用扩散光学膜代替传统的扩散板,替代扩散板的扩散光学膜,其自身具有与扩散板相同的雾化效果,同时此扩散光学膜的韧性更好,能够承受较大的横向拉力, 利用其他辅助设备将其平整固定在结构件上;利用此张扩散光学膜能承受较大力的特性,给其余光学膜提供一个支撑的平台。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具有加工方式更加简单,光雾化效果更好、制造成本更低、背光模组的厚度可以减薄,更加美观的优点。
以上说明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凡是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技术,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长虹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长虹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092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ED三防灯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财会专用台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