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喷水混合纤维物料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09512.3 | 申请日: | 2013-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917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杨延波;张绍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博仁达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5/20 | 分类号: | B01F5/20;B01F3/12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002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喷水 混合 纤维 物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纤维压裂、防砂用纤维加注装置,特别是一种喷水混合纤维物料的装置。
背景技术
纤维压裂防砂技术是通过纤维在压裂液中分散后产生超强的悬浮携砂能力和支撑剂固定能力,从而实现压裂井的快速、高效返排,从根本上预防支撑剂回流出砂和地层出砂;能够有效保持人工裂缝较高的长期导流能力,延长增产有效期;能够在低粘条件下提供优良的悬砂能力,同时有效抑制缝高过度延伸,保证支撑剂在产层段饱填砂和造长缝,在加砂规模相同的情况下可以获得更长的支撑裂缝、更长的增产有效期。
由前所述可知,纤维在解决油气藏压裂井出砂和提高储层改造效果方面具有很好的作用。但是纤维压裂技术在前期使用过程中,也遇到了相当大的技术难度。首先是加砂用纤维如果在使用前未预分散会影响在压裂液中的分散效果,因此造成悬砂性能不好,并且容易造成施工过程中出现砂堵。纤维压裂防砂施工要获得良好的现场应用效果,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纤维和压裂液能够充分、均匀混合。因此,纤维如何均匀、有效地与压裂液混合成为关键。其次,前期纤维压裂施工主要采用手工预分散纤维,造成纤维加入浓度不均,压裂过程中纤维加量局部过高,增加了施工风险。因此在推广纤维压裂技术时,有必要针对性解决这些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实现纤维物料与水的快速均匀混合的喷水混合纤维物料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喷水混合纤维物料的装置,它包括纤维物料落料斗和喷水混合装置,所述的喷水混合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圆筒形壳体和倒锥形壳体,倒锥形壳体顶端与圆筒形壳体的底端固定连接,纤维物料落料斗设置于圆筒形壳体内的上部,且纤维物料落料斗与圆筒形壳体的顶端固定连接,圆筒形壳体的内壁上固定有喷水装置,所述的喷水装置包括沿圆筒形壳体的内壁周向设置的总管和沿圆筒形壳体的内壁轴向设置的支管,支管一端与总管连通,支管的另一端密封,圆筒形壳体的内壁沿周向均布有多个支管,每个支管上均安装有多个喷头,喷头朝向圆筒形壳体的轴心线,且喷头与水平面间具有向下的倾角,总管与进水管连通。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纤维物料与水的快速均匀混合,能够提高纤维的加注均匀度和流畅度,有效防止纤维物料的积聚和加料不均。设置多个支管、每个支管上设置多个喷头的结构保证了水的加注的均匀性和水与纤维物料混合的均匀性,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纤维物料落料斗,2-圆筒形壳体,3-倒锥形壳体,4-总管,5-支管,6-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喷水混合纤维物料的装置,它包括纤维物料落料斗1和喷水混合装置,所述的喷水混合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圆筒形壳体2和倒锥形壳体3,倒锥形壳体3顶端与圆筒形壳体2的底端固定连接,倒锥形壳体3的底部为出料口,纤维物料落料斗1设置于圆筒形壳体2内的上部,且纤维物料落料斗1与圆筒形壳体2的顶端固定连接,纤维物料落料斗1底部的物料出口位于圆柱形壳体内,圆筒形壳体2的内壁上固定有喷水装置,所述的喷水装置包括沿圆筒形壳体2的内壁周向设置的总管4和沿圆筒形壳体2的内壁轴向设置的支管5,支管5一端与总管4连通,支管5的另一端密封,圆筒形壳体2的内壁沿周向均布有多个支管5,每个支管5上均安装有多个喷头6,喷头6朝向圆筒形壳体2的轴心线,且喷头6与水平面间具有向下的倾角,总管4与进水管连通。
本实施例中,圆筒形壳体2的内壁沿周向均布有六个支管5,每个支管5上均安装有三个喷头6,但支管5和喷头6的数量均可根据圆筒形壳体2的尺寸进行增减。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由纤维物料落料斗1落下的纤维物料由喷头6喷出的水迅速与纤维物料混合,纤维物料随水从出料口流出,从而实现了水和纤维的快速均匀混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博仁达石油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博仁达石油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095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