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自动校时的气象时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11240.0 | 申请日: | 2013-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437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邱筑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大宏实业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4G21/00 | 分类号: | G04G21/00;G04G21/02;G04G5/00;G04B47/06;G04R20/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李秀梅 |
地址: | 3627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气象 时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时钟,特别是一种可自动校时的气象时钟。
背景技术
时钟,作为一种基础计时工具对时间的精确性要求严格。目前市面上的机械钟、电子钟都存在与生俱来的计时累积误差,无法达到很高的精确度。
电波钟由于其自动校时的原理,可以有效减少计时累积误差,达到分秒不差的高精确度。但是其功能单一,多数电波钟只能显示时间和日期,少数能显示室内的温湿度,并不能为老百姓的出行提供参考。
目前,人们通过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也能从Internet网络中获取相关气象信息,然而,其人为操作相对复杂繁琐,不够方便快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可自动获取标准时间并定时自动校时,可避免计时累积误差,提高计时精准度,且可实时显示所在地当前气象信息的可自动校时的气象时钟。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自动校时的气象时钟,包括主控模块、用于实现计时功能的时基模块、用于接入Internet网络以连接服务器的通信模块、显示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主控模块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单元,该处理器分别与所述存储单元、时基模块、通信模块及显示模块可通信连接,该处理器通过通信模块定时获取Internet网络上的标准时间传输至时基模块进行校时,并实时从Internet网络上获取气象信息,保存在存储单元中,并通过显示模块显示时间及气象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通信模块至少包括网络通信接口、无线通信模块及WiFi模块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可包括GPRS模块、3G模块及4G模块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从Internet网络上获取的气象信息至少包括所在地的当前温度、紫外线强度、空气污染指数及穿衣指数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主控模块、时基模块、通信模块及显示模块电连接。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第一,可通过Internet网络自动从服务器获取标准时间并定时自动校准时基,很好地解决了计时累积误差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时钟的计时精准度;
第二,可通过Internet网络获取实时气象信息,自动显示所在地当前的温度、紫外线强度、空气污染指数、穿衣指数等一系列气象信息,还可根据Internet网络上新增的气象信息项目自动更新,更方便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出行提供参考;
第三,可预设所在地区,且可根据个人喜好定制界面、气象信息等,仅需经过初始设定就可长期自动显示标准时间及所在地当前气象信息,无需任何人工操作及干预,使用方便快捷;
第四,可通过多种通信方式连接Internet网络,因此,可在多种情形下使用。既可通过网络通信接口直接接入;又可在存在WiFi无线网络的情况下通过WiFi模块连接Internet网络,可免除布线的麻烦,增强气象时钟的可移动性;同时,还可在无宽带网络的情况下,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借助手机的GPRS、3G或4G网络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通信模块的结构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获取标准时间并校时的工作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获取气象信息的工作原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时间显示的工作原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气象信息显示的工作原理图。
图中:1.时基模块,2.Internet网络,3.通信模块,30.网络通信接口,31.无线通信模块,310.GPRS模块,311.3G模块,312.4G模块,32.WiFi模块,4.显示模块,5.电源模块,6.处理器,7.存储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大宏实业开发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大宏实业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112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