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片中珠锁头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15033.2 | 申请日: | 2013-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64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易小明;李少强;梁继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国基 |
主分类号: | E05B27/02 | 分类号: | E05B27/02;E05B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231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片中 锁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弹子锁的锁头,特别涉及一种能够防止技术性开启的弹子锁头。
背景技术
弹子锁是市面上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锁具,其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在其锁头的锁芯的弹子孔内设置不同长度的下弹子,在锁头壳的弹子孔上设置弹性顶压于所述下弹子上的上弹子。在锁合状态,所述上弹子卡在锁芯和锁头壳的交接面处。在所述锁芯的上轴向设置有钥匙孔,当把匹配钥匙插入所述钥匙孔时,钥匙的齿部将下弹子顶起至某个高度平面,使全部所述下弹子与全部所述上弹子的交界面与锁芯和锁头的交接面平齐从而实现开锁。
目前在不使用匹配钥匙的情况下,往往通过技术开启或振动等非常规性手段就能够非常容易达到开启弹子锁的目的,特别是目前常用的名称为“撞匙”的特殊钥匙,所述撞匙的齿部被打磨成同一个高度位置,并且当所述撞匙插入锁芯后,所有下弹子仍然位于锁芯的弹子孔内。此时,上弹子与下弹子也互相接触,上弹子卡在锁头和锁芯的交接面处。当使用工具从锁芯端面外侧敲击所述撞匙时,敲击会振动下弹子,并使上弹子瞬时弹起,造成上弹子与下弹子之间形成间隙。若各上弹子和下弹子在同一时间分离,并且所形成的间隙带包容了锁头和锁芯的交接面,此时扭转钥匙便可转动锁芯实现开锁。
为了克服这些结构型的隐患,提高锁头的防技术性开启的能力或防震动性开启的能力,本行业企业也做出了大量的努力,设计了各种结构的防技术性开启的锁头,例如申请号为02267048.3、99100531.7的专利技术等几十项的技术改进方案,都是围绕如何提高锁头的防技术性开启性能而做出的努力。但由于弹子锁头的结构局限性及结构上的紧促性,使大家改进的空间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为此任何一点技术性的改进都能取得相应的技术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通过进一步改善锁芯的结构提供一种新型的防技术性开启的片中珠锁头,包括锁头壳,所述锁头壳具有轴向设置的安装孔,在所述安装孔上旋转设置有锁芯,在所述锁芯上还轴向设置有能够让锁匙插入的钥匙插槽;在所述锁头壳上径向设置有数个弹子槽,在每个所述弹子槽中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封珠、主弹簧、面壳珠,所述封珠把所述主弹簧和面壳珠封装于所述弹子槽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锁芯上还设置有对应于所述数个弹子槽中的其中相邻两个弹子槽的下连通腔,所述下连通腔连通所述相邻两个弹子槽;在所述下连通腔内设置有能够浮动的连体底珠,所述连体底珠的顶部抵接所述相邻两个弹子槽中的所述面壳珠,所述连体底珠的下部设置有能够与锁匙配合的配合牙花。
其中,所述锁头壳为收容所述封珠、弹簧和面壳珠和锁芯等联动构件的壳体,同时也可以看作所述锁芯的固定座。
其中,所述锁芯为独立于所述锁头壳的独立构件,但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锁头壳的安装孔中,并且在所述锁芯的外壁面与安装孔的内壁面之间形成圆柱形的旋转交界面。
其中,所述面壳珠设置于所述弹子槽内,在所述主弹簧推动下能够顶压位于所述下连通腔内的所述连体底珠的顶部位置,进而使设置在所述连体底珠下部的所述配合牙花与所述锁匙的牙齿配合形成工作面。
其中,所述下连通腔主要是容纳所述连体底珠的容腔。所述下连通腔的空间稍微大于所述连体底珠,所述连体底珠在所述下连通腔的空间内能够浮动,即所述连体底珠在所述下连通腔的空间内不仅可以上下移动而且可以稍微偏转。
其中,所述配合牙花是能够与锁匙的凸出牙或凸出牙之间的牙槽配合的构造体,或者是与锁匙上设置的凹坑、凹槽配合的构造体。这样,当所述锁匙插入时,所述配合牙花能够沿所述锁匙的外轮廓移动,进而推动所述连体底珠上下浮动。
其中,所述连体底珠横跨所述数个弹子槽中的其中相邻两个弹子槽,从而使设置在所述相邻两个弹子槽中的两个面壳珠都能分别顶压在所述连体底珠的顶端部的两端。
由于所述连体底珠设置在所述下连通腔内并被所述相邻两个弹子槽中的两个所述面壳珠顶压,这样实际上,所述连体底珠能够分别以两个所述面壳珠为支点在所述下连通腔内稍微翘动,当技术开启所述连体底珠时,被开启的一端部位上移而另一端被顶卡,从而加大了技术性开启的难度。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可以是,在所述锁头壳上还设置有与所述下连通腔对应的上连通腔,所述上连通腔连通所述相邻两个弹子槽;所述连体底珠位于所述下连通腔和所述上连通腔所组成的容纳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国基,未经曹国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150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