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驱动的微夹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16479.7 | 申请日: | 2013-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368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王新杰;黄家瀚;王炅;陆静;黄学功;李光辉;王家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15/08 | 分类号: | B25J15/08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马鲁晋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驱动 夹钳 装置 | ||
1.一种光驱动的微夹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第一紫外通光孔[2]、PLZT双晶片[3]、一级放大机构[4]、二级放大机构[5]、夹持臂[6]、第二紫外通光孔[7],所述基座[1]为“U”形结构,基座[1]的侧壁与底部之间夹角为90°,基座[1]的一个侧壁开有第一紫外通光孔[2],基座[1]的另一个侧壁开有第二紫外通光孔[7],第一紫外通光孔[2]与第二紫外通光孔[7]相对设置,二者之间设置PLZT双晶片[3],该PLZT双晶片[3]与基座[1]的底部相固连,基座[1]的两个侧壁之间设置一级放大机构[4],该一级放大机构[4]包括主臂和副臂,主臂长度大于副臂的长度,主臂与基座[1]的一个侧壁相固连,副臂与基座[1]的另一个侧壁相固连,所述主臂上设置第一支点[4-1],主臂通过该支点与基座[1]的侧壁相固连,该支点将主臂分为主臂输入臂和主臂输出臂,其中主臂输入臂与PLZT双晶片[3]相固连,主臂输出臂通过第一连接臂[4-2]与副臂的一端相连,副臂上设置第二支点[4-3],副臂通过第二支点[4-3]与基座[1]的侧壁相固连,第二支点[4-3]将副臂分为副臂输入臂和副臂输出臂,其中与第一连接臂[4-2]连接的一端为副臂输入臂,基座[1]两个侧壁的顶端均设置二级放大机构[5],每个二级放大机构[5]的另一端均设置夹持臂[6],其中主臂输出臂通过第二连接臂[4-4]与一个二级放大机构相连,副臂输出臂通过第三连接臂[4-5]与另一个二级放大机构相连,两个二级放大机构关于“U”形基座的中心线对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驱动的微夹钳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支点[4-1]与第一连接臂[4-2]之间为主臂第二输出臂,其长度为d2,主臂输出臂的长度为d1,副臂输入臂的长度为d3,副臂输出臂的长度为d4,一级放大机构[4]中各臂的长度满足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驱动的微夹钳装置,其特征在于,一级放大机构[4]、二级放大机构[5]和夹持臂[6]的材料均为铍青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驱动的微夹钳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支点[4-1]和第二支点[4-3]为柔性铰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驱动的微夹钳装置,其特征在于,基座[1]与二级放大机构[5]之间通过柔性铰链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1647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