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用途12芯智能配线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16825.1 | 申请日: | 2013-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056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赵静宜;黑昱冬;吴体荣;顾胜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南京华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2 | 分类号: | G02B6/42;G02B6/36 |
代理公司: | 江苏银创律师事务所 32242 | 代理人: | 何震花 |
地址: | 10005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用途 12 智能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配线模块,尤其涉及一种电子通信用的多用途12芯智能配线模块。
技术背景
智能ODN网络内牵涉到智能ODF、智能OCC、智能ODB等多种设备,且各种设备内使用的模块结构尺寸不尽相同,如欲实现整个ODN网络的智能化,必须根据不同设备需求开设大量的模块模具,造成成本升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用途12芯智能配线模块,可用于多种智能ODN设备。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如能将各种设备内的模块形成一定的通用性,则可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用途12芯智能配线模块,包括安装板、托盘底模块、托盘盖和独立连接块,所述安装板设置于托盘底模块上;所述托盘盖设置于托盘底模块上;所述独立连接块与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标签插口,在安装板的标签插口上方设置有安装卡槽,安装卡槽和标签插口有12个,安装卡槽和标签插口斜向设置构成阶梯状结构,安装板上设有与托盘底模块连接的固定装置,安装板还设置有电路保护盖板和智能主控电路板。
所述固定装置主要包括T型凹槽、T型导轨、凸台、卡台、缺口和卡勾,T型凹槽、凸台和卡勾设置于安装板上,T型导轨、卡台和缺口设置于托盘底模块上。
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2组T型凹槽,至少2组卡勾和至少2组凸台。
所述托盘底模块上设置有至少2组卡台和至少2组缺口,卡台和安装板上的卡勾配合设置,缺口和安装板上的凸台配合设置,托盘底模块上设置有2组凸出的T型导轨,T型导轨与安装板上的T型凹槽配合设置。
所述独立连接块为U型盖设置,U型盖上设置有凸出的2组T型导轨,T型导轨配合安装板上的T型凹槽设置,U型盖外侧两端设置有连接耳,连接耳上设置有连接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为:在智能ODF、智能OCC、智能ODB中都可应用,通用性强,降低了设备供应商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板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爆炸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托盘式应用中托盘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独立应用加装选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托盘式应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ODB应用结构示意图。
其中:1、SC适配器安装卡槽;2、电子标签插口;3、SC适配器;4、安装板;5、智能主控电路板;6、电路板保护盖;10、T型导轨;11、缺口;12、卡台;13、T型凹槽;14、凸台;15、卡勾;16、U型盖;17、托盘底模块;18、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图2、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安装板4、智能主控电路板5、电路板保护盖6,智能主控电路板5安装在安装板4的底部,外覆电路板保护盖6,用螺丝固定,安装板上设置有12组SC适配器安装卡槽1,SC适配器安装卡槽设置角度与电子标签插口2角度一致,SC适配器3倾斜插入SC适配器安装卡槽中,SC适配安装卡槽和电子标签插口斜向设置构成阶梯状结构,安装板两侧设置有由后向前的T型凹槽13,在电子标签的背侧设置有5组凸台14和2组卡勾15,还可根据需要加装选配件U型盖16和托盘模块。
托盘式应用:如图3所示,托盘底模块17上有5组缺口11,与安装板上设置的5组凸台14配合安装;托盘底模块17上还有2组卡台12,与安装板上设置的2组卡勾15配合安装;托盘底模块17上还有2组T型导轨10,与安装板上设置的2组T型凹槽13配合安装,托盘底模块17上还安装有托盘盖,通过以上配合可将安装板安装于托盘上组成完整的智能12芯一体化托盘,如图6所示。该托盘可装入ODF、OCC等各式设备中,实现智能化。
独立应用:如图5所示,U型盖16内两侧上也设置有2组T型导轨10,与安装板上设置的2组T型凹槽13配合安装形成独立模块。之后可利用U型盖设置的连接孔18将安装板整体安装至各种机柜、机箱设备内。图7即为本实用新型安装至ODB内,形成智能ODB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南京华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南京华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168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