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循环化学合成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17732.0 | 申请日: | 2013-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917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周昀煜 | 申请(专利权)人: | 衢州昀睿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8/00 | 分类号: | B01J8/00;C01C1/04;C07C31/04;C07C29/152;C07C43/04;C07C41/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4000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凯***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化学 合成器 | ||
1.一种自循环化学合成器,其特征是化学合成器主要由反应室(Ⅳ)、上气室(Ⅵ)、下降管束(25)、下气室(Ⅲ)和冷却室(Ⅴ)组成,其中,上气室(Ⅵ)在反应室(Ⅳ)的上方,下气室(Ⅲ)在反应室(Ⅳ)的下方,冷却室(Ⅴ)环绕在反应室(Ⅳ)的外周边,下降管束(25)穿过冷却室(Ⅴ)中设置在上气室(Ⅵ)与下气室(Ⅲ)之间,反应室(Ⅳ)连通到上气室(Ⅵ),上气室(Ⅵ)通过下降管束(25)连通到下气室(Ⅲ);
反应室(Ⅳ)由壁体(7)的内空间构成,反应室(Ⅳ)的底部有底板(11),在底板(11)上或反应室壁体(7)的下部有循环气输入口(24)接入和催化剂卸料出口(12)接出;冷却室(Ⅴ)由反应室壁体(7)与外壳(9)之间的空间构成,冷却室(Ⅴ)的上端有上隔板(5),冷却室(Ⅴ)的下端有下隔板(22),冷却室(Ⅴ)的下部有冷却水进口(23)接入,冷却室(Ⅴ)的上部有冷却水出口(6)接出;上气室(Ⅵ)由上端头(3)与上隔板(5)之间的空间构成;下气室(Ⅲ)由下端头(16)与下隔板(22)之间的空间构成,下气室(Ⅲ)有原料补气接口(21)接入,下气室(Ⅲ)通过循环气输入口(24)连通到反应室(Ⅳ)的下部,下气室(Ⅲ)的下部为集液区(Ⅰ),集液区(Ⅰ)的底部有产物出口(17)接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循环化学合成器,其特征是下降管束(25)由多支钢管组成,多支钢管以环绕方式设置在冷却室(Ⅴ)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循环化学合成器,其特征是循环气输入口(24)为多通孔的半隔断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循环化学合成器,其特征是在反应室的壁体(7)的外侧壁上安装绝热层(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循环化学合成器,其特征是在反应室(Ⅳ)的下部有加热器(10),加热器(10)为电热器和热交换器其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循环化学合成器,其特征是在反应室的循环气输入口(24)上有循环气连通管(14),在下气室(Ⅲ)中设置集气罩(20),集气罩(20)的顶部连接到循环气连通管(14)的输入口上,集气罩(20)的内空间构成集气室(Ⅱ),集气室(Ⅱ)通过循环气连通管(14)连通到反应室(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循环化学合成器,其特征是在下气室(Ⅲ)中有气液分离器(15),气液分离器(15)包括百页窗式分离器、盘管冷却分离器和表冷器式分离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循环化学合成器,其特征是上端头(3)为圆弧顶结构,在上端头(3)的顶上有催化剂加料口(Ⅶ),催化剂加料口(Ⅶ)通过顶盖(1)进行封闭,在顶盖(1)与上端头(3)连接面之间有密封圈a(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循环化学合成器,其特征是上隔板(5)连接在反应室壁体(7)的上端与外壳(9)之间,上端头(3)安装在上隔板(5)上,在上隔板(5)与上端头(3)的连接面之间有密封圈c(26)。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循环化学合成器,其特征是下隔板(22)连接在反应室壁体(7)的下端与外壳(9)之间;下端头(16)为圆弧底结构,下端头(16)安装在外壳(9)的下端,外壳(9)的下端与下端头(16)的连接面之间有密封圈b(1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衢州昀睿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未经衢州昀睿工业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1773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刮板输送机条缝式筛分箱体
- 下一篇:一种在碳化硅衬底上制备石墨烯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