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废气再循环阀的信号感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18403.8 | 申请日: | 2013-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95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杨建敏;翁扬程;周义;蔡秋异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市品一车辆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5/12 | 分类号: | G01D5/12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吴继道 |
地址: | 325207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气 再循环 信号 感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阀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废气再循环阀的信号感应装置。
背景技术
发动机废气再循环阀门是一个用来控制反馈到进气系统的废气再循环量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其作用是降低废气中氧化氮的排出量,减少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当发动机在负荷下运转时,汽车废气再循环阀门开启,使少量的废气进入进气管,与可燃混合气一起进入燃烧室,使一定量的废气进行再循环,对排入大气的废气量进行控制。
传统的用于发动机废气再循环阀门的信号感应装置,通常包括壳体、盖体和顶杆,顶杆一端可沿着顶杆轴向滑动设置在壳体内,壳体内还设有顶杆复位件、磁钢、线路板和霍尔元件,壳体内还设有旋转桶,磁钢套在旋转桶端部,旋转桶内壁设有螺旋弧形槽,顶杆上设有对应卡入旋转桶螺旋弧形槽的凸起,线路板及霍尔元件装在磁钢一侧。上述结构的传感器组件,在使用是,汽车电脑检测到发动机重载运行时,发出控制电压,直线电机动作,使电机轴向朝下运动,带动传感器顶杆向下运动,传感器顶杆带动旋转桶开设旋转,磁钢也随之转动,霍尔元件感受旋转桶的转动角度后,输出相应的对应电压,汽车电脑接收到反馈电压后,当直线轴运动到位时,停止输出控制电压,调整过程完成。然而上述技术方案,结构复杂,而且制造工艺要求高。
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2255420 U的专利文件《一种用于废气再循环阀门的传感器》所公开的,其包括壳体、盖体以及顶杆,顶杆端部可沿着顶杆轴向滑动地设置在壳体内,壳体内还设有顶杆复位件、磁钢以及线路板和霍尔元件,磁钢套设在顶杆外侧,线路板及霍尔元件固定设置在壳体内。该结构的传感器大大简化了其内部结构,但由于磁钢固设在顶杆外侧,与上盖件直接接触,在顶杆沿其轴向做上下直线运动时,磁钢与上盖件之间互相摩擦,对磁钢造成磨损,降低其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是基于该专利的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比现有技术结构更牢固的废气再循环阀的信号感应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废气再循环阀的信号感应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中设有互相导通的阀腔和感应装置腔,感应装置腔中设有顶杆,顶杆一端可沿着顶杆轴向滑动地设置在感应装置腔内,顶杆另一端伸出感应装置腔之外且位于阀腔中,顶杆位于阀腔的一端套设有上盖件,感应装置腔内还设有顶杆复位件、磁钢、线路板和霍尔元件,线路板及霍尔元件固定设置在感应装置腔侧壁与磁钢相对的位置,顶杆位于感应装置腔的一端开设有容纳磁钢的安装槽,安装槽中还设有磁钢套,磁钢嵌设于磁钢套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腔中还设有将所述上盖件朝所述顶杆中心方向挤压的弹性压紧座,所述上盖件包括盖板、侧板和底板,所述底板由所述侧板朝外延伸形成,所述底板与所述侧板连接处形成折角,所述弹性压紧座的端部挤压着所述折角。
上述结构中,上盖件的设置可以起到稳定导杆的作用,使得导杆在轴向运动过程中不会出现晃动,减少信号输出波动性,而弹性压紧座的设置则进一步紧固上盖件与导杆的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盖板朝向所述感应装置腔的内壁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上开设有供所述顶杆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盖板。
上述结构中,凸台的设置增大了盖板与导杆的配合长度,进一步加大了盖板与导杆的接触面积,使得该导杆在轴向运动的过程中有更大的轴向定位支撑力,增加其运动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通孔直径小于所述顶杆直径,所述顶杆位于所述阀腔的一端包括基端,以及由基端朝所述阀腔方向延伸的延伸端,所述延伸端具有与所述通孔直径配合的直径,所述延伸端的外壁与所述基端的外壁连接形成台阶限位面。
上述结构中,导杆的延伸端的外壁与通孔的内壁配合形成上下滑动结构,而基端与延伸端的台阶限位面可以防止导杆超程运动而起到限位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台阶限位面呈内凹弧面设置,所述凸台的通孔内壁朝向所述基端的端部具有与所述内凹弧面配合的凸弧面。
上述结构中,台阶限位面的内凹弧面与通孔内壁的凸弧面的配合可以增强两者连接处的强度,此外如果台阶限位面与通孔内壁均为尖锐边端设置,在上下运动的碰撞中,其尖端与尖端的碰撞容易对其连接面造成损坏而降低强度,内凹弧面与凸弧面的配合则解决了上述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市品一车辆配件有限公司,未经温州市品一车辆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184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电动车脚踏板
- 下一篇:蓄电池三支点叉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