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备防刺损能力的可投捞式可调配水芯子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18850.3 | 申请日: | 2013-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038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魏炎红;庞云伟;王勇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航天凯山石油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0 | 分类号: | E21B43/2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50009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备 防刺损 能力 可投捞式可 调配 芯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备防刺损能力的可投捞式可调配水芯子,属于油田井下工具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油田到了开采晚期,为了提高采油量,主要采用水驱技术。在空心注水领域,采用定量配注方式的配水芯子将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可投捞式可调配水芯子和可调式配水器。定量配注方式可以在不改变油田管柱和操作工艺的情况下使用,而采用可调式配水器在作业时,必须更换管柱。目前可投捞式可调配水芯子使用的是不锈钢材料,虽然具有一定的防腐效果,但空心井层位注水量大,注水口位置处流速大,水中沙粒等硬质粒子对芯子注水口产生的磨损较严重,以及水中酸碱性物质、盐类物质等对芯子的长期腐蚀,长时间使用,芯子的注水口会出现刺损,影响配水芯子的使用。针对该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具备防刺损能力的可投捞式可调配水芯子,以解决目前技术上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防刺损能力的可投捞式可调配水芯子,提高配水芯子的防刺损能力,以克服目前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具备防刺损能力的可投捞式可调配水芯子,包括上本体;上本体内设有阀芯,阀芯与上本体螺纹连接,上本体下端与下本体螺纹连接;在下本体顶端与阀芯底部之间的上本体上设有一组防刺损注水芯子。
前述可投捞式可调配水芯子中,所述防刺损注水芯子为台阶圆柱体,台阶圆柱体的轴线上设有注水孔。
前述可投捞式可调配水芯子中,所述注水孔为三角孔。
前述可投捞式可调配水芯子中,所述阀芯底部的外环设有耐磨环。
前述可投捞式可调配水芯子中,所述防刺损注水芯子与上本体粘接或焊接。
前述可投捞式可调配水芯子中,所述耐磨环与阀芯粘接或焊接。
前述可投捞式可调配水芯子中,所述防刺损注水芯子和耐磨环均为陶瓷材料制件或高硬度高耐腐蚀金属材料制件。
前述可投捞式可调配水芯子中,所述高硬度高耐腐蚀金属材料为渗铌、渗钒或渗钛金属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由于注水部位采用了耐磨、耐腐蚀性材料,能较大提高配水芯子的防刺损能力,增加配水芯子的使用寿命;局部采用了耐磨材料,降低了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采用胶粘、压配合和焊接等装配方式,使该结构能用于空间紧凑、壁厚较薄和零件结构复杂的场合。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油田空心注水井用可调配水芯子,也适用于所有井下设备需要提高防刺损能力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防刺损注水芯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上本体,2-阀芯,3-耐磨环,4-防刺损注水芯子,5-下本体,6-注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一种具备防刺损能力的可投捞式可调配水芯子,如图1所示,包括上本体1;上本体1内设有阀芯2,阀芯2与上本体1螺纹连接,上本体1下端与下本体5螺纹连接;在下本体5顶端与阀芯2底部之间的上本体1上设有一组防刺损注水芯子4。防刺损注水芯子4为台阶圆柱体,台阶圆柱体的轴线上设有注水孔6。注水孔6为三角孔。阀芯2底部的外环设有耐磨环3。防刺损注水芯子4与上本体1粘接或焊接。耐磨环3与阀芯2粘接或焊接。防刺损注水芯子4和耐磨环3均为陶瓷材料制件或高硬度高耐腐蚀金属材料制件。高硬度高耐腐蚀金属材料为渗铌Nb、渗钒V或渗钛Ti金属材料。
实施例
具体实施时,上本体1可加工成圆管状,圆管的内孔为阶梯孔,阶梯孔中部加工有内螺纹,内螺纹与阀芯2连接;阀芯2底部的上本体1上镶嵌有一组防刺损注水芯子4,防刺损注水芯子4的上下底面为圆弧面7,轴向为阶梯圆柱面8,中间开有三角形注水孔6。防刺损注水芯子4可以采用陶瓷材料,也可以采用金属材料,但用作防刺损注水芯子4的金属材料需要进行表面化学热处理,通过渗铌Nb、渗钒V或渗钛Ti等方式提高防刺损注水芯子4的表面硬度。防刺损注水芯子4可采用胶粘或焊接方式与上本体1连接。防刺损注水芯子4上方的上本体1上旋有阀芯2,转动阀芯2,阀芯2可轴向移动,阀芯2向下移动可关闭注水口6,阀芯2向上移动可打开注水口6,注水时水从三角形注水口6通过,根据阀芯2轴向移动的位置改变地层注水量。阀芯2外圆柱面上加工有台阶,台阶上镶嵌有耐磨环3。耐磨环3为环状体,材料与防刺损注水芯子4所用材料相同,耐磨环3与阀芯2胶粘或压配合。配水芯子在井下工作时,水依次经过上本体1内孔、阀芯2和注水口6最后流入地层。因为上本体1上注水位置采用了硬度较高、耐腐蚀性较强的材料作为,因而大幅度提高了配水芯子的防刺损能力,延长了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航天凯山石油仪器有限公司,未经贵州航天凯山石油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188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PET液相增粘釜清洗装置
- 下一篇:一种滚珠高速电主轴的轴芯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