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预应力钢绞线悬浮张拉限位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20161.6 | 申请日: | 2013-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62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张坤;韦福堂;张国强;孙长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坤 |
主分类号: | E04G21/12 | 分类号: | E04G21/12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张春;王晓丽 |
地址: | 4551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应力 钢绞线 悬浮 限位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行业使用的预应力张拉限位器,具体涉及一种预应力钢绞线悬浮张拉限位器。
背景技术
在工程结构件承受外载荷之前,对受拉模块中的钢绞线,施加预压应力提高构件的抗弯能力和刚度,推迟裂缝出现的时间,增加构件的耐久性。目前使用的钢绞线为延长其耐久性,表面常有金属或非金属的镀层或涂层,如镀锌、涂环氧树脂等。预应力钢绞线在张拉锚固施工过程中,钢绞线拉索较长,一般千斤顶张拉活塞行程仅为200mm,实际操作时最大行程还不到180mm,需多次倒换行程分级张拉,工作夹片也需要在倒换行程中承受多次受力和放松。这样多次受力又放松容易使工作夹片受损,而且钢绞线表面涂层在通过工作夹片咬紧后,容易存积在工作夹片丝口内,导致工作夹片后续工作中不能正常咬紧钢绞线而影响受力,严重时甚至发生滑丝现象,影响施工质量并对施工安全造成威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预应力悬浮张拉限位器,使钢绞线在伸长量大时采用悬浮张拉,保证工作夹片的受力可靠,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应力钢绞线悬浮张拉限位器,包括前撑脚,定位板和限位压板,限位压板与定位板通过螺杆连接,前撑脚位于限位压板外侧,限位压板的耳板位于前撑脚的沉槽内。
所述定位板是一块环形板,均匀布设螺孔。
所述前撑脚呈圆筒形,圆筒底部设有限位边,沉槽均匀的分布在圆筒上部。
所述限位压板是一块圆形板,四周均匀布设耳板,耳板上设有螺孔,限位压板中心位置设有蜂窝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前撑脚中沉槽的设计,可以在外部控制限位压板在前撑脚内的移动,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对限位压板的位置进行调节,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
2.限位器中限位压板可以通过螺杆调节,在前撑脚的沉槽内移动,限位压板位置可调的特点,使得在张拉过程中,保证工作夹片处于悬浮状态,即不参与夹持受力,也不会从锚孔中脱出影响最终锚固,在最终锚固时,限位压板可将工作夹片一次性均匀压紧,减小回缩量,提高了施工质量。
3.在张拉过程中工作夹片处于悬浮状态的特点,可以避免工作夹片因多次受力又放松而导致的受损,同时也避免了钢绞线表面涂层因多次夹持而积满工作夹片丝口,最终导致夹片不能正常咬紧钢绞线而影响受力的情况出现,提高了施工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限位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视图。
图3是前撑脚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B-B向视图。
图5是定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C-C向视图。
图7是限位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D-D向视图。
图9是悬浮张拉限位器工作示意图。
图中:1-工作锚板;2-工作夹片;3-限位器;4-千斤顶;5-环压板;6-前工具锚;7-锚压板;8-后撑脚;9-弹簧;10-工具夹片;11-后工具锚;12-钢绞线;31-前撑脚;311-沉槽;312-限位边;32-定位板;321-螺孔;33-限位压板;331-通孔;332-螺孔;333-耳板;34-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预应力钢绞线悬浮张拉限位器,包括前撑脚31、定位板32和限位压板33。
如图3、图4所示,前撑脚31呈圆筒形,在圆筒底部设有与工作锚板1相匹配的限位边312,并均匀的设有4个沉槽311,前撑脚31顶面呈光滑的平面,与千斤顶4底座相匹配。
如图5、图6所示,定位板32是一块环形钢板,内径略大于工作锚板1,均匀分布有4个螺孔321。
如图7、图8所示,限位压板33是一块直径小于前撑脚31内径的圆形钢板,四周均匀布设有4个耳板333,耳板上设有螺孔332,并能与定位板上的螺孔321相匹配。在限位压板33中心位置设与工作锚板1相对应的蜂窝孔331,能使钢绞线12穿过,并小于夹片直径。
如图9所示,使用前将定位板32通过螺钉预固定在工作锚板1上,限位压板33穿过钢绞线12置于工作夹片2顶面,与定位板32通过螺杆34连接。前撑脚31放置在工作锚板1顶面、限位压板外侧,限位边312可防止前撑脚31发生位置偏移。限位压板33的耳板333进入前撑脚31沉槽311,限位压板33在沉槽311范围中可以上下移动。调节螺杆34就可以控制限位压板33与工作夹片2顶面的距离,使工作夹片2在每次张拉时能处于悬浮状态,又不会离开锚孔。
使用时,千斤顶4活塞升缸,在前工具锚6和工具夹片10在共同作用下,咬紧钢绞线12进行张拉。张拉至千斤顶最大行程时,停止升缸,纪录张拉数据后缓慢缩缸,前工具锚6的受力转换到后工具锚11上。由于弹簧9的作用,工具锚上的夹片始终处于压紧状态,受力早于悬浮状态的工作夹片2。按照张拉控制程序重复以上张拉过程,在进行最后一个行程的张拉时,拆除后工具锚11上的工具夹片10,张拉至100%后,通过旋拧螺杆34,调节限位压板33的高度,通过限位压板33将工作夹片2压紧,持荷2分钟后,千斤顶4卸压锚固,完成张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坤,未经张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201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调系统
- 下一篇:一种带振动梁的混凝土振捣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