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淬火液热交换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22370.4 | 申请日: | 2013-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536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汪德发;汤新明;徐超;翟建;徐光清;张联合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国市开源电力耐磨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62 | 分类号: | C21D1/62;F28D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2300 安徽省宣城***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淬火 交换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交换机,具体涉及一种淬火液热交换机。
背景技术
钢的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之全部或部分奥氏体1化,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温)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通常也将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钢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处理或带有快速冷却过程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
现有的淬火液热交换机是通过将淬火液抽出冷却然后再灌入,这样进行淬火,不仅效率低,而且浪费能源,不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且淬火液容易在交换机中留存,淬火液中的杂质沉积在交换机内壁上,容易发生堵塞,使热交换机无法正常工作,甚至会发生爆炸等危险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就以上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淬火液热交换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淬火液热交换机,包括淬火台和机箱,所述淬火台上安装有机箱,所述的机箱内部被挡板分隔成相同体积的A箱和B箱,所述A箱一侧连接有进液管a和出液管a,所述B箱一侧连接有进液管b和出液管b。
所述的进液管a位于出液管a的下部,所述进液管b位于出液管b的下部,且出液管a的半径是进液管a的2倍,出液管b的半径是进液管b的2倍。
所述的机箱通过螺栓安装在淬火台上。
所述进液管a与出液管a通过螺栓与所述A箱固连,所述进液管b与出液管b通过螺栓与所述B箱固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淬火液的循环冷却,大大提高了淬火的效率,节约了能源,降低了成本,还解决了现有淬火液热交换机容易残留杂质引发爆炸的弊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注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淬火台,2—机箱,3—进液管b,4—出液管b,5—挡板,6—A箱,7—B箱,8—出液管a,9—进液管a。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或图2所示的整个淬火液热交换机,包括淬火台1和机箱2,淬火台1上安装有机箱2,机箱2内部被挡板5分隔成相同体积的A箱6和B箱7,A箱6一侧连接有进液管a9和出液管a8,B箱7一侧连接有进液管b3和出液管b4;进液管a9位于出液管a8的下部,进液管b3位于出液管b4的下部,且出液管a9的半径是进液管a8的2倍,出液管b3的半径是进液管b4的2倍;机箱2通过螺栓安装在淬火台1上;进液管a9与出液管a8通过螺栓与A箱6固连,进液管b3和出液管b4通过螺栓与B箱7固连。
工作时,将淬火液从进液管a9灌入,从出液管a8灌出;将冷水从进液管b灌入,从出液管b灌出。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国市开源电力耐磨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宁国市开源电力耐磨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223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半轴连续调质热处理生产线的转运托架
- 下一篇:大型高风温球式热风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