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联锁驱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22731.5 | 申请日: | 2013-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153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江保军;李顺祥;孙瑞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G43/025 | 分类号: | C01G43/025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1 | 代理人: | 田明;任晓航 |
地址: | 10084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联锁 驱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驱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保护重要旋转炉管的联锁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由气态六氟化铀UF6制造二氧化铀UO2的方法叫做干法,其核心设备为一台转炉,包括一个垂直布置的反应室,六氟化铀UF6和水蒸汽在170℃的温度下喷入反应室中,六氟化铀通过水解反应转化成粉末形式的氟化铀酰UO2F2和气体形式的HF。
氟化铀酰UO2F2下降并沉积在反应室底部,被一个进料螺旋输送到转炉的炉管入口。炉管是转炉中的核心部件,在驱动装置带动下缓慢旋转,氟化铀酰UO2F2在其中进行脱氟还原反应,从而生成合格的二氧化铀UO2物料。炉管由价格昂贵的高温耐蚀合金制成,其中间部分放置于箱式电阻炉中,最高工作温度为750℃左右。
当炉管转动发生过载时,炉管会被机械损坏。当设备异常断电时,由于电阻炉从高温降至低温需要很长时间,炉管若停止转动,会由于受热不均导致弯曲变形而破坏。
因此,需要研究开发出一种新型的联锁驱动装置,以满足炉管在异常工况下的安全性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联锁驱动装置,以解决旋转炉管在异常工况下的安全性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联锁驱动装置,包括一台具有三个输出轴的调速电机,所述调速电机的第一输出轴通过链条与炉管的链轮相连接,在第一输出轴上设有扭矩限制器;所述调速电机的第二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和气动离合器与气动马达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的气动离合器和气动马达与气动控制系统相连接;所述调速电机的第三输出轴与手轮相连接。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联锁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的调速电机固定在支架上,所述支架的下端通过销轴与另一固定支架连接,所述支架的上端通过螺栓和螺母与所述固定支架连接。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联锁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的设置在第一输出轴上的扭矩限制器通过光电接近开关与自动控制系统相连接。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联锁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的气动控制系统由三联件、截止阀、减压阀、延时阀和单气控阀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扭矩限制器上安装光电接近开关,当炉管旋转发生过载时,可以通过自控系统自动切断调速电机电源并发出声光报警,从而保护炉管不被损坏。当调速电机异常断电时,自动启动气动控制系统,由气动马达带动炉管继续旋转并发出声光报警,若气源同时出现故障时,可通过人工旋转手轮来带动炉管旋转,以防止炉管在高温下发生弯曲变形,从而保护炉管在高温下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联锁驱动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气动控制系统原理图。
图中,1气动马达,2螺栓,3螺母,4垫圈,5挡块,6螺栓,7垫圈,8气动离合器,9螺钉,10挡圈,11联轴器,12螺钉,13挡圈,14螺钉,15调速电机,16手轮,17手柄,18挡圈,19螺栓,20轴套,21螺栓,22垫圈,23螺栓,24螺母,25支架,26马达支架,27螺栓,28垫圈,29销轴,30固定支架,31链条,32链轮,33炉管,34扭矩限制器,35轴套,36挡板,37螺栓,38垫圈,39光电接近开关,40支架,41螺栓,42支架,43螺栓,44垫圈,45三联件,46截止阀,47减压阀,48延时阀,49单气控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联锁驱动装置包括一个调速电机15,其通过螺栓21和垫圈22固定在支架25上。调速电机共有3个输出轴,其中电机尾部的输出轴与联轴器11通过挡圈13和螺钉14固定在一起。气动马达1通过螺栓2、螺母3和垫圈4固定在马达支架26上,同时气动离合器8的底部通过螺钉9和挡圈10固定在气动马达1的输出轴上,挡块5通过螺栓6和垫圈7固定在马达支架26上,用来防止气动离合器8的转动,同时气动离合器8的上部通过螺钉12固定在联轴器11上。
调速电机15的另一个输出轴上与手轮16通过垫圈18和螺栓19固定在一起,手柄17通过螺纹联接固定在手轮16上,轴套20用来调整手轮16在减速电机输出轴上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227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丝网印刷机软线印台下料破真空系统
- 下一篇:用于治疗代谢障碍的组合物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