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焊丝压线限位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25333.9 | 申请日: | 2013-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47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蒲彩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54/38 | 分类号: | B65H54/38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 | 代理人: | 杨刚 |
地址: | 621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焊丝 限位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应用在焊丝缠绕机上的焊丝压线限位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焊丝压线限位设备。
背景技术
焊丝是工厂烧焊所必须的原材料,而在工厂加工时,往往需要大量的焊丝,这样焊丝就需要缠绕在焊丝绕线轮上,比如说将大盘的焊丝绕线轮上的焊丝分开缠绕在小绕线轮上,以备工厂的数字化加工。传统缠绕焊丝都是通过人工的方式,这样工作量比较大,并且缠绕效率极低。于是出现有机械缠绕焊丝设备,而这些设备往往就只是一个带电机的绕线轮,通过电机驱动绕线轮旋转将焊丝缠绕在绕线轮上。
在传统的焊丝缠绕机上没有出现焊丝压线限位设备,于是在焊丝缠绕过程中经常出现焊丝向上跳线或左右晃动的缺陷,严重影响着焊丝缠绕后的质量,甚至容易出现焊丝被打结或被折断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焊丝压线限位设备,该设备为焊丝缠绕操作前提供焊丝限位压线操作,让焊丝按照预设的运动轨迹进入到绕线轮上,提高了焊丝缠绕的质量和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焊丝压线限位设备,包括焊丝卷花轮一和焊丝自动压紧轮一,焊丝卷花轮一的中心轴线位置贯穿安装有中心转轴;焊丝自动压紧轮一整体呈圆柱体形状,焊丝自动压紧轮一的一部分置于焊丝卷花轮一的两个卷轮侧板之间,并且焊丝自动压紧轮一的对应外表面与焊丝卷花轮一的对应外表面形成间隙配合。这样,焊丝自动压紧轮一的前端就完全置于焊丝卷花轮一的两个卷轮侧板之间空间内,并且保证焊丝自动压紧轮一与焊丝卷花轮一相互接触面之间构成焊丝移动的限位空间,焊丝就被限位于该限位空间内,不会发生向上跳线或者左右摆动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焊丝卷花轮一的外部设有停止焊丝卷花轮一转动的刹车组件一,所述刹车组件一上设有制动盘拉臂。刹车组件一主要用于对焊丝卷花轮一进行刹车制动处理,操作时,可以通过制动盘拉臂进行刹车制动操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优选的双排并行的焊丝压线限位装置,其结构就是具有两个限位压线系统,可以同时完成两个焊丝进行压线操作,其结构如下:所述焊丝压线限位设备还包括有焊丝卷花轮二、焊丝自动压紧轮二,焊丝卷花轮二与焊丝卷花轮一的结构、形状完成相同,焊丝自动压紧轮二与焊丝自动压紧轮一的结构、形状完成相同;所述中心转轴贯穿焊丝卷花轮二的中心轴线位置,焊丝卷花轮二的外部设有停止焊丝卷花轮二转动的刹车组件二,该刹车组件二与所述制动盘拉臂对应机械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是:所述焊丝自动压紧轮一的外部设有弹簧压紧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是:所述焊丝自动压紧轮一与焊丝自动压紧轮二的外部共同连接设有弹簧压紧支架。
作为优选,所述焊丝卷花轮二与焊丝卷花轮一均由二硫化钼材料制造而成。
本实用新型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具有焊丝卷花轮和焊丝自动压紧轮,焊丝自动压紧轮安装于焊丝卷花轮的卷轮侧板之间,焊丝自动压紧轮与焊丝卷花轮的相对应面形成间隙配合,该间隙空间能够起到对焊丝进行压线和限位两个效果。
(2)本焊丝压线限位设备可以让焊丝按照预设的运动轨迹进入到绕线轮上,保证了焊丝后续绕线的顺利进行,不仅提高了焊丝缠绕的质量,而且还提高了焊丝缠绕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焊丝卷花轮一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应用在焊丝缠绕机上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中的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
1-电机,11-输出轴,12-安全罩,2-绕线轮组,21-绕线轮一,22-绕线轮二,3-焊丝头固线器,4-固线轮组件,5-定位压线组件,6-焊丝卷花轮组,8-制动盘拉臂,10-拨线手柄,12-安全罩,13-焊丝,14-中心转轴,15-弹簧压紧支架,16-同步销,61-焊丝卷花轮一,62-焊丝卷花轮二,71-刹车组件一,72-刹车组件二,91-焊丝自动压紧轮一,92-焊丝自动压紧轮二,611-卷轮侧板,612-加固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253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LED抗静电测试方法
- 下一篇:一种轻型保温装饰一体板的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