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控制器的电泵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25357.4 | 申请日: | 2013-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173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许敏田;吴景华;任兵;张亚运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界泵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49/00 | 分类号: | F04B49/00;F04B17/03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6 | 代理人: | 周培培 |
地址: | 317525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泵,尤其涉及一种带控制器的电泵。
背景技术
家用电动泵用于供水增压,电泵通过控制器实现智能自动运行和故障保护;运行涉及增压、保压、自吸、停机;保护涉及无水干运行、系统泄漏频繁启动、电机堵转或过载、防结冰、水温检测等故障识别;目前的控制方法和控制器未有全面综合电机与水泵的工作相关参数变量对水泵运行控制和电机运行保护,运行中会出现故障无法识别、对电机未能起到保护作用等问题。
现有电泵配套使用的控制器多为控制板、流量开关、压力开关、压力罐、压力表等通过五通的方式与泵体连接在一起,这种电泵存在的问题:泵体上存在较多的连接孔,工作振动容易导致泄漏,造成系统频繁启动故障,给正常运行及维修带来不便;此外,各部件分别与安装到泵体上,使得安装不方便,增加了装配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带控制器的电泵,具有控制作用的部件及元件设置在控制器主体内,仅通过出水节和连接管与泵体连接,减少连接口,同时,控制器主体能全面综合电机与水泵的工作相关参数对水泵运行控制和电机运行保护,起到保护电机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带控制器的电泵,包括电泵,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电泵出水口连接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壳体、密封设置在壳体内的控制器主体,分别与控制器主体中空内腔连通的出水节和连接管,所述出水节和连接管都穿出壳体并分别都与壳体密封,所述的连接管与所述电泵出水口连接。具有控制作用的部件及元件设置在控制器主体内,仅通过出水节和连接管与泵体连接,减少了连接口,也就减少了泄漏点,而且控制器主体除连接管和出水口的开口外,为密封设置。同时,控制器主体能全面综合电机与水泵的工作相关参数对水泵运行控制和电机运行保护,起到保护电机的作用。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措施:所述的控制器主体包括设有所述中空内腔的基座,设置在基座内腔中的止回阀,设置在基座上的控制模块、显示模块和流量开关,设置在所述止回阀上的永磁体,所述流量开关与永磁体信号连接,所述显示模块和流量开关与控制模块信号连接。止阀芯的圆周边缘设有安装永磁体的定位槽,永磁体随阀芯轴上、下移动发送止回阀位置信号给流量开关(霍尔开关元件),流量开关再发送止回阀位置信号到控制模块,由控制模块发送命令控制电机工作。
为了全面综合电机与水泵的工作相关参数对水泵运行控制和电机运行保护,起到保护电机的作用:所述的控制器主体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罐、压力表,所述的基座上分别设有与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罐、压力表配合的采用/安装孔。
所述止回阀包括肩部,立于肩部上的上导杆和立于肩部下面的下导部,所述下导部的下端设有止转插条,所述基座上下导孔,所述下导孔的内壁设有止转槽,所述出水节下端设有上导孔,所述肩部与出水节下端之间设有复位簧,所述肩部与基座之间设有第三密封圈,所述上导杆和下导杆分别插置于上导孔和下导孔中,所述止转插条插置于止转槽中。
所述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和下壳的链接线位于壳体中心线的下方,所述上壳和下壳的连接部都有具有外翻边,所述外翻边与主体边缘共同构成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呈多级阶梯形,所述下壳的外翻边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橡胶垫片。上壳和下壳的连接面位于壳体中心线的下方(即位于压力罐的中线以下),有利于保证控制器的防护等级。
所述基座与上壳之间设置第四密封圈。
为了方便察看显示模块,所述上壳上设有透视窗,所述显示模块设于透视窗处。
为了提高防水性,所述透视窗的外表面贴有防水贴纸,所述防水贴纸上设有功能透视区,所述的显示模块上的显示区对应于透视区。
所述基座和出水节通过插簧卡紧,且所述基座和出水节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连接管通过连接螺母与基座连接,所述连接管和基座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
所述控制器主体上连接的电缆线从壳体中穿出,位于壳体内并靠近壳体处设有电缆压板,位于壳体外的电缆线上设有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与电缆线之间设有第五密封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界泵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界泵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253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用途车辆的车身骨架
- 下一篇:一种堆垛车的感应限位电转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