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伏组件折光反光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25969.3 | 申请日: | 2013-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081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李会欣;张增强;闫树林;李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会欣;张增强;闫树林;李洁 |
主分类号: | H02S40/22 | 分类号: | H02S40/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张若华 |
地址: | 073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件 折光 反光 系统 | ||
1. 一种光伏组件折光反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折光反光部件,所述折光反光部件包括倾斜固定于中空的上支撑轴上的框架,所述框架上表面安装有光伏组件,位于光伏组件左、右侧上方分别设置有折光反光板,两个所述折光反光板固定于框架上,两个所述折光反光板平行于光伏组件,所述折光反光板表面设置有多个凸起,所述上支撑轴下端设置有下支撑轴,所述上支撑轴插置于下支撑轴的上部,所述下支撑轴上端通过推力轴承支撑上支撑轴,所述上支撑轴的内腔下部沿周向设置有一圈齿轨,所述下支撑轴内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的齿伸出下支撑轴侧壁后与齿轨啮合,所述电机与追光控制器电连接,所述追光控制器通过导线与传感器连接,所述传感器设置于暗盒中,所述暗盒垂直设置于框架上,所述暗盒上开设有光窗,所述追光控制器通过导线分别与光伏组件、储能电池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折光反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窗一体开设于暗盒的上壁和西向侧壁上,并呈L形。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折光反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暗盒为下端敞口的圆筒体。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折光反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追光控制器包括与传感器电连接的延时放大器,所述延时放大器与继电器电连接,所述继电器与电机电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组件折光反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延时放大器由延时电容、三极管及限流电阻连接组成,所述延时电容一端与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延时电容与三极管的基极之间连接限流电阻,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继电器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二极管连接,所述二极管与延时电容并联。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组件折光反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与储能电池之间电连接有无光返回行程开关。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折光反光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光伏组件左、右侧上方设置的折光反光板,由位于光伏组件一侧上方设置的折光反光板或由位于光伏组件前、后、左、右侧上方设置的折光反光板替代。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折光反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为中空的长方体形架体,所述框架的各个面均为中空,所述光伏组件安装于框架底面中部位置,所述光伏组件上表面垂直于太阳光的照射方向,两个所述折光反光板分别安装于框架上表面的左、右侧。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折光反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由横截面为U形的板体构成,所述光伏组件安装于框架的槽底,两个所述折光反光板分别安装于框架上表面的左、右侧。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折光反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轴下端固定于基座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会欣;张增强;闫树林;李洁,未经李会欣;张增强;闫树林;李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2596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伏接线盒
- 下一篇: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在线擦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