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检测分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29641.9 | 申请日: | 2013-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583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胡鹍辉;阳辉;刘清波;何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亚辉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5/00 | 分类号: | G01N35/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康宇宁 |
地址: | 51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分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分析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包括但不限于免疫印迹检测仪器中所使用的干燥、加吸液装置以及判读装置,属于医疗检测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免疫印迹(immunoblotting)又称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是根据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检测复杂样品中的某种蛋白的方法。该法是在凝胶电泳和固相免疫测定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免疫生化技术。由于免疫印迹具有SDS-PAGE的高分辨力和固相免疫测定的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现已成为蛋白分析的一种常规技术。免疫印迹常用于鉴定某种蛋白,并能对蛋白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结合化学发光检测,可以同时比较多个样品同种蛋白的表达量差异。
免疫印迹法通过抗体与附着于固相支持物的靶蛋白所呈现的抗原表位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进行检测,整个过程包括:蛋白质的分离、电转移、免疫学检测和信号检测几个部分。目前,对于免疫印迹法的检测有手动检测和仪器检测两大类,手动检测的方法需要更换不同的试剂,频繁的操作增加了实验者的工作强度且浪费时间,并且手工操作繁琐而复杂,人与具潜在性感染物品接触多,检测安全性差;目前临床上所用的免疫印迹检测仪器,虽然称作“全自动”,但实际上不能完成对检测样本的烘干功能,而且反应结束后,需要将检测样本移出仪器进行另外的检测和分析,费时费力而且操作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即是针对目前检测分析中所使用的免疫印迹分析仪所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设计制造一种检测分析装置,该装置将干燥、加吸液装置一体化,并且与判读模块相互配合,采用一台电机驱动即可实现样本干燥、试剂的加注与抽吸以及结果扫描判读功能。
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检测分析装置,包括传动装置、干燥装置、加吸液装置以及判读装置,传动装置包括电机和由电机带动的传送带,在传送带上设有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与滑轨滑动连接,干燥装置与加吸液装置设置在第一机壳内部且与第一固定件连接,判读装置设置在第二机壳内部且与第二固定件连接。
进一步的,在所述滑轨靠近第一机壳的一端设有第一电磁铁,靠近第二机壳的一端设有第二电磁铁,在第一固定件面向第一电磁铁的一侧面设有第一磁铁,背向第一电磁铁的一侧面设有第三电磁铁,第二固定件面向第二电磁铁的一侧面设有第二磁铁。
进一步的,所述干燥装置包括电机及由电机带动的风扇,风扇下方设有加热片。
进一步的,所述加吸液装置包括具有滑块的导轨,导轨固定在导轨固定板上,导轨管固定板固定在模块主固定板上,导轨上设有用于固定加吸液管的管主固定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机壳包括左盖板、右盖板、前盖板和用于固定所述干燥与加吸液装置的支撑架和模块主支撑板,模块主支撑板上设有管限位片。
进一步的,所述判读装置包括摄像头、光源以及将采集到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处理的输入模块。
更进一步的,所述判读装置包括第二机壳,第二机壳包括顶盖、上盖、下盖、前盖和两侧的两个侧盖,摄像头通过摄像头固定架固定在顶盖内壁,所述光源为LED芯片,LED芯片设置在光源固定板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检测分析装置,能够自动对膜条进行干燥处理,完成后对膜条进行自动判读;所述设备采用封闭的实验环境,可保护操作人员免受潜在的感染性临床样本的威胁;通过在滑轨和固定件上设置电磁铁,实现仅用一台电机即可实现干燥装置、加吸液装置以及判读装置的移动和扫描,在需要判读装置移动扫描时,利用设置在第一固定件上的电磁铁吸附第二固定件,从而实现判读模块的移动,当断开相应电磁铁的供电后,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分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干燥装置和加吸液装置的结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判读装置的结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蠕动泵装置的结构爆炸图;
其中,1为干燥装置、2为加吸液装置、3为判读装置、10为电机、11为风扇、12为加热片、13为导轨固定板、14为导轨、15为管主固定板、16为模块主固定板、17为前盖板、18为左盖板、19为右盖板、20为支撑架、21为模块主支撑板、22为管限位片、30为摄像头、31为摄像头固定架、32为光源固定板、33为顶盖、34为上盖、35为前盖、36为下盖、37为侧盖、41为第一电磁铁、42为第二电磁铁、43为第三电磁铁、51为第一磁铁、52为第二磁铁、61为第一固定件、62为第二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亚辉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亚辉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296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精度定位控制平台
- 下一篇:直线导轨滑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