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层建筑的抗震基础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31172.4 | 申请日: | 2013-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842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吴祚菊;毕俊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27/00 | 分类号: | E02D27/00;E02D31/08 |
代理公司: | 成都惠迪专利事务所 51215 | 代理人: | 王建国 |
地址: | 61003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层建筑 抗震 基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基础,特别涉及一种多层建筑的抗震基础。
背景技术
随着高层(30层以上)房层抗震技术的不断完善,而多层房屋的抗震问题日渐成了设计的薄弱环节,其安全性问题被日益突显出来,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70%以上的建筑均为多层砖混结构的破坏。现阶段多层房屋的抗震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尚没有专门的抗震基础设计。在地震多发区的房屋,也只是在内外墙的条形基础中配置一定比例的水平钢筋,以抵抗地震作用产生的强大剪应力。这种传统的、相对简单的抗震方法往往会使得基础的强度过高,而使房屋结构的三层以下成为了地震作用的博弱环节,第一、二、三层常常会在地震作用下直接剪碎,从而导致大量的人员伤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层建筑的抗震基础,以提高在地震多发区或地震烈度相对较高地区多层建筑的抗震性能,避免多层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被直接剪碎,从而避免人员伤亡。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层建筑的抗震基础,其特征是它包括:下层筏板,固定连接于桩基的顶部;纵向轨道和横向轨道,横向、纵向间隔固定设置于下筏板顶部;上层筏板,置于纵向轨道和横向轨上,多层建筑位于上层筏板上且与之刚性连接;耗能构造体,固定设置于下筏板外侧四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有效地将地震能量安全耗散、释放,提高在地震多发区或地震烈度相对较高地区多层建筑的抗震性能,避免多层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被直接剪碎,从而避免人员伤亡。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如下四幅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层建筑的抗震基础的断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层建筑的抗震基础构造的平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层建筑的抗震基础的断面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层建筑的抗震基础的断面局部放大图。
图中示出构件名称及所对应的标记:多层建筑10、刚性连接键11、上层筏板20、纵向轨道21、横向轨道22、滑动锁扣23、弹性伸缩构件24、下层筏板30、桩基31、桩基碎石填料31a、桩基高强纤维包裹层31b、刚性连接构件32、耗能构造体40、弹性伸缩体41、抗震弹性挡块42、阻尼装置4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层建筑的抗震基础包括:下层筏板30,固定连接于桩基31的顶部;纵向轨道21和横向轨道22,横向、纵向间隔固定设置于下筏板30顶部;上层筏板20,置于纵向轨道21和横向轨道22上;多层建筑10,位于上层筏板20之上,且与之刚性连接;耗能构造体40,固定设置于下筏板30的外侧四周,以限制上筏板20在地震作用下的过大位移,同时,又利用自身的弹性变形吸收、耗散地震产生的巨大能量。
图3和图4示出了耗能构造体40的一种详细布置形式,即耗能构造体40包括固定设置于上层筏板20中部侧壁外的弹性伸缩体41和四角侧壁外的抗震弹性挡块42,以及固定设置在上层筏板20侧壁与抗震弹性挡块42的阻尼装置43。
当地震发生时,多层建筑10与上层筏板20一起运动,不断地反复碰撞耗能构造体40,耗能构造体40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将地震能量安全耗散、释放。与时同时,装在抗震弹性挡块42与上层筏板20之间的阻尼装置43会立即发挥作用,不断吸收地震产生的能量,使得每次踫撞的位移和幅值逐渐减小,直至振动停止。
参照图4,所述上层筏板20通过分布设置的刚性连接键11与下层筏板30连接,刚性连接键11通常可采用高强度混凝土键。在无地震作用的通常情况下,这些刚性连接键11对多层建筑10的抗风发挥着重要作用,防止多层建筑10在风力作用下而发生倾覆。地震作用时,这些刚性连接键11在地震力冲击下自动断裂,让上层筏板20能够沿纵向轨道21或横向轨道22自由滑动,与耗能构造体40发生踫撞而产生弹性耗能。
参照图3,为了进一步防止多层建筑10在风力作用下发生倾覆,除了分布设置的刚性连接键11以外,在上层筏板20与纵向轨道21、横向轨道22之间设置有滑动锁扣23。所述纵向轨道21、横向轨道22通过刚性连接构件32固定设置于下层筏板30上部的凹槽内,纵向轨道21、横向轨道22与凹槽侧壁之间设置弹性伸缩构件24。平时这些滑动锁扣23都是锁紧的,在地震的猛烈冲击下,滑动锁扣23会自动打开,让上层筏板20纵向轨道21或横向轨道22自由滑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311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U字型排桩基础
- 下一篇:一种双井组合回灌式沉降控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