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体温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32437.2 | 申请日: | 2013-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979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国转 |
主分类号: | A61B5/01 | 分类号: | A61B5/01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吴开磊 |
地址: | 25001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体温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子体温计。
背景技术
电子体温计是用于测量人体体温,从而反应出人体是否发烧的器械。
相关技术的电子体温计包括:感温头、壳体和后盖,壳体的两端分别与感温头和后盖连接,壳体远离感温头的一侧设置有显示屏和开关按键,感温头与显示屏通过控制电路连接。当人们需要使用电子体温计测量体温时,将电子体温计带有感温头一端夹在腋窝中,感温头接收到的温度信号传递给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将温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传递给显示屏,显示屏显示人体体温的数值,从而完成体温的测量。
但是相关技术中,由于需要患者将电子体温计夹在腋窝中,一般需要几分钟的时间,对于重症患者或者儿童患者来说,需要医生或者陪护人员帮助其夹紧电子体温计,才能完成测量过程。在此期间,医生或者陪护人员不能够从事其他的事情,很消耗人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电子体温计,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了电子体温计包括:感温头、壳体、显示屏和束带;壳体为软质壳体;感温头设置在壳体的一端;壳体上,远离感温头的一侧设置有显示屏;壳体远离显示屏的一侧,且与显示屏相对设置有环带;束带包括第一束带和第二束带,感温头与壳体相连的一端,沿壳体延伸的方向,与第一束带的一端固定连接;壳体通过环带套设在第一束带上;感温头远离壳体的一端与第二束带的一端固定连接;束带用于将电子体温计固定在人体的上臂。
进一步地,第一束带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一固定部件,第二束带的自由端设置有与第一固定部件相配合的第二固定部件。
进一步地,第一固定部件和第二固定部件均为粘扣带。
进一步地,第一固定部件和第二固定部件均为按扣。
进一步地,感温头包括感温头本体和感温头座,感温头座上还设置有卡槽,感温头本体卡在感温头座内;感温头座一端与第一束带的一端固定连接;感温头座的另一端与第二束带的一端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体温计,在使用时将设置有感温头的部位放在腋窝内,再通过束带将电子体温计固定在人体的上臂上,在等待几分钟后,就可以读取体温的度数。与相关技术中的电子体温计相比,本电子体温计无需通过患者夹住体温计,特别是对于重症患者或者儿童患者来说,无需医生或者陪护人员帮助其夹紧电子体温计,就能完成测量过程。在此期间,医生或者陪护人员可以从事其他的事情,可以节省人力。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电子体温计的整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体温计,如图1所示,包括:感温头101、壳体102、显示屏103和束带;壳体102为软质壳体;感温头101设置在壳体102的一端;壳体102上,远离感温头101的一侧设置有显示屏103;壳体102远离显示屏103的一侧,且与显示屏103相对设置有环带104;束带包括第一束带105和第二束带106,感温头101与壳体102相连的一端,沿壳体102延伸的方向,与第一束带105的一端固定连接;壳体102通过环带104套设在第一束带105上;感温头101远离壳体102的一端与第二束带106的一端固定连接;束带用于将电子体温计固定在人体的上臂。
在使用时将设置有感温头101的部位放在腋窝内,再通过第一束带105和第二束带106将电子体温计固定在人体的上臂上,在等待几分钟后,就可以读取体温的度数。与相关技术中的电子体温计相比,本电子体温计无需通过患者夹住电子体温计,特别是对于重症患者或者儿童患者来说,无需医生或者陪护人员帮助其夹紧电子体温计,就能完成测量过程。在此期间,医生或者陪护人员可以从事其他的事情,可以节省人力。另外,由于壳体102是通过环带104固定在第一束带105上,所以显示屏103可以在第一束带105上移动,便于固定电子体温计,而且便于读取数据。
其中,第一束带105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一固定部件107,第二束带106的自由端设置有与第一固定部件107相配合的第二固定部件108。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知道的将第一束带105和第二束带106固定在人体上臂上的部件都可以应用在本实施例中,例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国转,未经张国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324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