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致变色智能窗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32721.X | 申请日: | 2013-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457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栾晓波;潘清涛;陈支勇;李娜;程金树;袁坚;杨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省沙河玻璃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32B17/06 | 分类号: | B32B17/06;B32B15/09;B32B15/095;B32B9/04;B32B15/00;B32B15/20;B32B33/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元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15 | 代理人: | 刘闻铎 |
地址: | 0541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色 智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致变色智能窗领域,尤其是一种由电加热薄膜与热致变色薄膜相结合的复合结构智能窗。
背景技术
VO2材料是一种相变材料,在一定温度下,由低温状态的半导体单斜晶相转变为金属四方晶相。VO2相变后光学性质发生变化,使红外光透过率急剧降低、反射率增大,从而可以有效阻挡红外线的透过,避免室内温度持续升高。当温度低于VO2相变温度,自动恢复红外光的透过,从而使室温上升。因此,VO2薄膜用于建筑窗户、交通工具窗户等方面,可以根据季节(温度)变化,自动调节控制室温,得到冬暖夏凉的效果。目前,VO2热致变色材料还没有作为智能窗大规模应用,主要原因是相变温度远高于室温20-25℃。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结构的智能窗,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热致变色智能窗,以解决目前智能窗相变温度过高的问题,从而可使热致变色窗户大规模应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热致变色智能窗,该智能窗为全薄膜结构,其关键技术在于:所述智能窗结构从下到上依次为:基片、电加热层、缓冲层、热致变色层、保护层,或者从下到上依次为基片、缓冲层、热致变色层、保护层、电加热层。
优选的,所述基片采用玻璃或其他透明高分子材料,如PU、PMMA、PET或FRP。
优选的,所述缓冲层材料为TiO2、SiO2、SiNx、TiNx、Al2O3、BiOx其中的一种或几种,该膜层厚度10-1000nm。
优选的,所述热致变色层材料是掺杂F-、WOx、MoOx、MgO中的一种或几种的VO2,其膜层厚度10-1000nm。
优选的,所述保护层材料是SiNx、TiNx、SiO2、TiO2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或透明高分子材料,其膜层厚度10-1000nm。
优选的,所述电加热层的材料为TCO导电浆、导电银浆、导电铜浆中的一种或几种,膜层厚度100-5000nm。
上述智能窗的制备方法如下:
当电加热层处于最上层时,
1)制备基片:采用平板玻璃或其他透明高分子薄膜,将基片切割到一定尺寸,在清洗机内清洗后,移送至磁控溅射镀膜设备;
2)制备缓冲层:采用中频或直流溅射,靶材为Ti、Si、Bi、Al中的一种或几种,通入气体是Ar与O2或Ar与N2的混合气体,其中体积比: Ar:O2为99:1~5:1,Ar:N2为99:1~1:6,基片加热温度为100℃~600℃,该缓冲层厚度10~1000 nm;
3)制备热致变色层:采用中频或直流溅射,在所述缓冲层上生长热致变色层VO2,选取的靶材是V,通过掺杂的方式在膜层中引入0.1%~10%(wt%)的F-、MgO、WOx、MoOx的一种或几种,气体采用Ar与O2混合气,体积比例Ar:O2为99:1~9:1,基片加热温度100℃~600℃,膜层厚度10~1000nm;
4)制备保护层:采用中频或直流溅射,在热致变色层上生长保护层,选取的靶材是Ti或硅,通入的气体是Ar与O2或Ar与N2混合气体,体积比例Ar:O2为99:1~5:1,Ar:N2为99:1~5:1,该层厚度10~1000nm;
5) 制备电加热层:采用丝网印刷方式在保护层表面上印刷一定形状的导电胶并烘干;
6)引线,在上述制备好的样品上固定电极并引出导线;
当电加热层位于基片上时,在制备好基片后,采用丝网印刷方式在基片表面上印刷一定形状的导电胶并烘干,其他膜层的制备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省沙河玻璃技术研究院,未经河北省沙河玻璃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3272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