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芯光纤与石英光纤的耦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33143.1 | 申请日: | 2013-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78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高玮;李宏伟;朱智涵;刘胜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6/255 | 分类号: | G02B6/255;G02B6/0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岳泉清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 石英 耦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芯光纤与石英光纤的耦合领域,属于光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液芯光纤是一种新型结构的光传输产品,它是通过在空心光纤中充以高折射率芯液材料而制成,具有大芯径、大数值孔径、工作波段范围广、弯曲损耗低、成本低等特点,已成为光纤通信、光纤传感、光开关和非线性光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在液芯光纤的各种应用中,特别是光纤网络中的应用,关键技术就是液芯光纤与常用石英光纤的高效率耦合,这也是液芯光纤实用化的基础。
2012年《Optics Express》第20卷第7期发表的《Integrated liquid-core optical fibers for ultraefficient nonlinear liquid photonics》一文中采用角度为3~10°斜端面石英光纤和平端面空心光纤相熔接,用一个小玻璃瓶和环氧胶在平板上封装,空心光纤的另一端也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熔接、封装。然后,在其中一个小玻璃瓶中注入芯液材料,利用毛细现象,液体通过斜端面石英光纤和平端面空心光纤熔接时留有的空隙进入空心光纤,待液体充满整个光纤,在液芯光纤另一端的小玻璃中也注入同样的芯液材料,最后,盖上瓶盖,用胶带在平板上固定光纤。但用斜端面石英光纤和平端面空心光纤熔接有以下缺点:1.熔接点非常脆弱、易断,熔接难度大;2.封装方法简陋,不便于系统集成;3.靠自然毛细行为注入液体,注入时间较长,不利于制作长度较长的液芯光纤。
现有的液芯光纤与石英光纤的耦合装置结构复杂、体积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液芯光纤与石英光纤的耦合装置结构复杂、体积大的问题,而提出了液芯光纤与石英光纤的耦合装置。
液芯光纤与石英光纤的耦合装置,它包括第一石英光纤、第二石英光纤、第一三通、第二三通和开孔液芯光纤,所述的开孔液芯光纤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石英光纤和第二石英光纤的任意一端熔接并连通,
在开孔液芯光纤上开有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上分别设有第一三通和第二三通,第一三通的两端和第二三通的两端均采用锁紧螺丝锁紧。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液芯光纤与石英光纤的耦合装置仅仅包括第一石英光纤、第二石英光纤、第一三通、第二三通和开孔液芯光纤,装置结构得以大幅度简化,同比现有装置复杂度降低一倍以上。整个装置的体积较小,该装置的体积比现有装置的体积小一倍。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光纤网络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液芯光纤与石英光纤的耦合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开口液芯光纤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参见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的液芯光纤与石英光纤的耦合装置,它包括第一石英光纤6-1、第二石英光纤6-5、第一三通6-2、第二三通6-4和开孔液芯光纤6-3,所述的开孔液芯光纤6-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石英光纤6-1和第二石英光纤6-5的任意一端熔接并连通,
在开孔液芯光纤6-3上开有第一开孔1-2和第二开孔1-3,第一开孔1-2和第二开孔1-3上分别设有第一三通6-2和第二三通6-4,第一三通6-2的两端和第二三通6-4的两端均采用锁紧螺丝锁紧。
本实施方式所述的液芯光纤与石英光纤的耦合装置有以下优点:
熔接点比较坚固,不易折断。石英光纤和空心光纤皆为平整端面,熔接时接触面积大,熔接后光纤坚固,优于已有斜断面熔接的情况。
结构简单、体积较小、操作灵活、适合移动,用三通代替了以往的玻璃瓶,密封性更好,可实现加压操作,并且拆装方便,可重复利用。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液芯光纤与石英光纤的耦合装置不同点在于,所述的第一开孔1-2和第二开孔1-3的直径均为2μm~5μm,且分别距开孔液体光纤6-3左端和右端1cm~3cm。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液芯光纤与石英光纤的耦合装置不同点在于,所述的第一开孔1-2和第二开孔1-3的直径均为3μm~4μm,且分别距开孔液体光纤6-3左端和右端2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331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挂钩
- 下一篇:一种基于WSN技术的井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