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远距抛绳载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33470.7 | 申请日: | 2013-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576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曾瑞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咏捷精密五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1B11/80 | 分类号: | F41B11/80;B63C9/26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1 | 代理人: | 牟长林 |
地址: | 中国台湾金***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远距抛绳载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救生器具,特别涉及一种简单易用的远距抛绳载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抛绳器具,主要采用迫击炮火箭式,通过拋物线式的投射来达到目的,通常在地面设置一强力发射器,并按照特定的仰角形成一发射座,抛绳在发射座设有一绳座,同时让抛绳接于飞弹头的内面,该飞弹由飞行翼与弹体组成,弹体下端套于发射座,并由该抛绳牵引而出,借助发射器的发射力将飞弹击飞,且带着抛绳飞向目标处,到达目标地后,再用人力或是相关的外在装置,将目标拉回,一般是用于人员的救生。
然而,由于出现需要求生的情况并不是经常发生的,操作的人员也不是天天进行演练并有可能更换工作岗位,所以这种地射型的抛绳救生器具,在具体使用时会多有不便,而且会经多次抛射,才能达到目标处,而在有些情况下还需要很多组的地射型装置,如此一来增加了人员在携带上的困扰以及使用上的困难,另外,现有技术中也有部份设计,将部份的抛绳置于弹体内。基于为了提供更符合实际需求的物品的目的,实用新型,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该装置在使用上易产生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远距抛绳载具,作为手持型或肩射型载具,容易组装与射,外部构件少,同时将弹头加长,能够沿着外加导弹装备的方向发射,从而达到长距精准发射出一绳器具的目的,能让使用者减小许多配备,而且使用过程中更替很方便,可以让发射器进行连续性发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远距抛绳载具,具有一长内筒与一长外筒,长内筒的顶端为一弹头,长外筒套于长内筒外,长内筒的弹头内底部接有绳,绳卷置于长内筒中,长外筒的下端内设有一塞件定位该绳另一端,长外筒与一发射器相连接。
上述的远距抛绳载具,长内筒的下端接设有一尾翼套,尾翼套设有可伸缩的若干翼片。
上述的远距抛绳载具,尾翼套的外表设一套部,套部轴向设有数道长槽孔,在套部顶端对应设数轴槽,各轴槽置入套有一扭簧的转轴,各转轴下端分别连接一翼片,各翼片由长槽孔中伸出。
上述的远距抛绳载具,尾翼套的外表设一套部,套部轴向设有数道长槽孔,在套部顶端对应设数轴槽,各轴槽置入套有一转轴,各转轴下端分别连接一翼片,各翼片由长槽孔伸出,各翼片的上端接有一伸缩弹簧。
上述的远距抛绳载具,长外筒顶端借助一顶膜片连接有一顶环盖。
上述的远距抛绳载具,长外筒下端与发射器间接有一套筒。
上述的远距抛绳载具,套筒与长外筒间以一双头套相接。
上述的远距抛绳载具,套筒内设有该发射器,塞件的顶端面设有一膜片。
上述的远距抛绳载具,塞件中具有一让绳穿过的孔,且绳通过一角状槽孔定位;塞件的周边设有至少一道环槽,环槽各以一O型环与长外筒的近下端内表面相接,且塞件设有至少一通气槽孔,塞件的顶端面周缘是卡于长外筒的一阶部处
上述的远距抛绳载具,绳端接有定位块、限位销或打成绳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作为手持型或肩射型载具,容易组装与射,外部构件少,弹头长,能够沿着外加导弹装备的方向定点发射,从而达到长距精准发射出一绳器具的目的,能让使用者减小许多配备,而且本实用新型实用新型很方便更替,可以让发射器进行连续性的发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远距抛绳载具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1的剖示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长筒组与套筒未组合时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圈部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远距抛绳载具在更换时的实施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远距抛绳载具在翼片伸出时长筒组的立体分解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远距抛绳载具的长内筒加尾翼套的立体图。
图9为共享弹簧时图7的立体分解图。
图9A为不共享弹簧时图7的立体分解图。
图10为绳接定位块图7组合后的剖视图。
图10A为绳接限位销时图7组合后的剖示图。
图10B为绳端为打结状时图7组合后的剖示图。
图11为图10翼片伸出时的剖视图。
图12为图10动作时的剖视图。
其中:
1 长内筒 10 弹头
11 锁合部 12 绳
13 定位块 14 限位销
15 膜片
2 长外筒 21 下外螺纹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咏捷精密五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咏捷精密五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334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