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合料均匀搅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33763.5 | 申请日: | 2013-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128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樊振阳;刘权;唐姚宏;张赟;张长弓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B28C5/14 | 分类号: | B28C5/14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婷 |
地址: | 710064***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均匀 搅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搅拌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水泥或沥青混和料均匀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正处在大兴土建的发展时期,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等都是使用量非常大的建筑材料。混合料的搅拌质量直接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目前工程实践和实验室中的搅拌机均采用立式滚筒和直接倒入的方式加入外加剂。而外加剂能不能充分和混合料拌合以及混合料拌合是否均匀对施工质量有很大的影响。现有的搅拌机对易离析的混合料不能使浆体和骨料充分均匀拌合,非常容易使浆体沉积在搅拌机滚筒的下部从而使筒内上部的骨料不能和浆体充分拌合。实验室和工程中在向混合料中掺入液体外加剂时一般采用直接倒入,然后让搅拌机拌合。这种方式会使先和外加剂接触的那部分混合料充分和外加剂发生作用,而其他混合料相比而言未能和外加剂充分作用,因此不能保证混合料搅拌均匀。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当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料均匀搅拌装置,可以让混合料中的浆体和骨料充分接触以保证拌合均匀,充分发挥外加剂的作用。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混合料均匀搅拌装置,包括轴心线平行于水平面设置的搅拌桶,搅拌桶中安装有搅拌轴,搅拌轴上安装有叶片,搅拌轴与搅拌桶同轴心线设置,搅拌桶下侧面上设置有出料口,搅拌桶的端部安装有用于驱动搅拌轴的电动机,在搅拌桶上侧面上沿轴向贯接有方槽形进料口,进料口的一个侧壁上安装有外加剂流槽,外加剂流槽为圆筒形,外加剂流槽一个端部的侧面上设置有外加剂进口,外加剂流槽沿远离外加剂进口的方向直径逐渐增大;在与外加剂进口相对的外加剂流槽侧面上沿轴向开设有多个下流孔。
进一步地,所述的多个下流孔等间距分布,且直径均不相同,下流孔的直径沿外加剂流槽直径增大的方向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所述的进料口的侧壁上分布有多个固定孔,外加剂流槽与进料口的侧壁通过螺栓与固定孔连接,外加剂流槽的轴心线与水平面间的角度可通过螺栓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的外加剂进口为漏斗状进口。
进一步地,在电动机与搅拌轴之间设置有减速器。
进一步地,在进料口上安装有盖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点是,水平设置的搅拌桶可使浆体和骨料有更大的搅拌空间,使其充分接触以保证拌合均匀,通过外加剂流槽结构均匀地将外加剂掺入到混合料中,而从而提高混合料的拌合质量,充分发挥外加剂的作用。该装置结构简单,功能实用,提升了混合料的拌合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3为外加剂流槽的仰视图;
图4为外加剂流槽的侧视图;
图中标号代表:1—进料口,2—叶片,3—出料口,4—搅拌轴,5—搅拌桶,6—外加剂流槽,7—盖体,8—电机,9—外加剂进口,10—下流孔;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遵从上述技术方案,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混合料均匀搅拌装置,包括横向设置的滚筒式搅拌机和外加剂掺入装置:
滚筒式搅拌机由搅拌桶5、搅拌轴4、安装在搅拌轴4上的叶片2、电机8组成,搅拌桶5横向设置,使骨料和浆体有更大的拌合空间,且使外加剂在添加的过程中,更加均匀。搅拌轴4位于搅拌桶5轴心处,优选地,搅拌轴4与叶片2为一次铸成。为了保证搅拌过程的平稳,在电机8与搅拌轴4之间还安装有减速器。
搅拌桶5横向设置时,位于搅拌桶5最上方的侧面上贯接有方槽形进料口1,进料口1上安装有盖体7,盖体7通过销子与进料口1紧固。出料口3位于搅拌桶5下侧面上,通过销子固定。进料口1的一个侧壁上通过螺栓安装有外加剂流槽6,外加剂流槽6的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为直径渐变的圆筒形,其一端设置有漏斗状外加剂进口9,外加剂流槽6沿远离外加剂进口9的方向直径逐渐增大;在与外加剂进口9相对的外加剂流槽6侧面上沿轴向开设有多个下流孔10,下流孔10的直径沿外加剂流槽6直径增大的方向逐渐增大,且下流孔10等间距分布。
进料口1的侧壁上分布有多个固定孔,外加剂流槽6与进料口1的侧壁通过螺栓与固定孔连接,外加剂流槽6的轴心线与水平面间的角度可通过螺栓调节,通过螺栓和不同的固定孔配合,可根据需要调整外加剂流槽6底面的纵向坡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337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不断电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通信电源电路及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