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雾化进料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33783.2 | 申请日: | 2013-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946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柴立新;马仁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广博纳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18 | 分类号: | B01D1/18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8 | 代理人: | 代忠炯 |
地址: | 315153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雾化 进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粉体离心喷雾干燥进料设备技术领域,属于粉体喷雾干燥领域,具体为一种雾化进料器。
背景技术:
在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行业中,所使用的镍粉、铜粉等粉体,在制浆过程中要求粉体均匀、分散性好,无团聚、结块现象,否则将会造成制浆过程滤网堵塞,过滤困难等问题。粉体存在异物、杂质等,还会在烧制过程造成电容器短路、或击穿等,造成电容器损坏和报废。因此要求使用的镍粉、铜粉等要求粉体分散性好,无团聚、结块、异物、杂质等。
上述镍粉、铜粉等粉体在生产过程,常采用离心喷雾干燥法制得,离心喷雾干燥设备,常用的进料方式多是采用乳动泵、计量泵等进行上料。料浆通过乳动泵、计量泵流经进料管进入分布器(分散器,主要将浆料经分布器上均匀分布的小孔或称眼孔分流进入雾化盘)送入雾化盘后,雾化盘在传动电机的带动下高速运转,料浆被雾化成细小微粒,与干燥热气流进行传质交换,得到干燥粉体。
但常用的乳动泵、计量泵进料方式均为间歇麦冲式进料,计量泵鼓膜在壳体内通过往复运动,将料浆送入雾化盘。在进料过程浆料不能连续进料,浆料状态不稳定,进料管浆料内会存在断料、团聚、结块现象,影响正常生产。
此外,在干燥过程,因进料过程不连续,断料时会导致进料管内料浆易干燥结块,堵塞进料管、分布器,影响正常干燥生产;而且干燥过程,雾化盘、进料分布器温度高,进料不连续会导致进料分布器的眼孔堵塞,进料不均匀,雾化盘运行不平衡,振动大,损坏设备。
干燥过程,浆料不能连续进料,浆料状态不稳定,料浆团聚,导至粉体干燥后有结块、团聚现象,分散性差,在制浆使用过程易堵塞滤网,影响正常生产。干燥过程,使用计量泵上料,计量泵鼓膜与壳体往复运动、摩擦,会产生进机械屑末、异物等杂质,这些屑末、异物等杂质进入料浆中,干燥后存在于粉体中。使用时,在制浆后烧制过程易造成电容器短路、击穿。杂质进入粉体中还会造成电容器电容值下降,甚至报废,严重影响了电容器的生产和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浆料供应连续、稳定,因此不会存在断料、团聚、结块现象的雾化进料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雾化进料器,包括进料管,进料管一端连通有分布器,分布器下方连接有雾化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料罐,储料罐下方设有进料阀,进料阀下方连接有文丘里管;文丘里管的一端连通进料管,文丘里管的另一端连接进气阀,进气阀连接有进气管,所述的进气管的进气口与供气系统相连。
采用上述结构,在储料罐出料口进料阀下方安装一文丘里管,使用时,打开进气阀,根据实验参数调节进气压力,来自供气系统的干燥气体通过进气管在高压状态进入文丘里管,在文丘里管内产生(真空)负压;然后打开储料罐下方的进料阀,调节进料量,料浆在负压作用下被吸入文丘里管,在高速气流的作用下,料浆被分散,通过进料管进入分布器,然后分布器上的眼孔均匀分布流入雾化盘进行干燥。
本实用新型上述结构的雾化进料设备,采用气体输送料浆实现了间歇麦冲式进料为连续稳定方式进料,因此,进料管无断料现象,进料过程连续、稳定,进料管不易堵塞,干燥过程可连续稳定生产;料浆通过文丘里管在气流的冲击下雾化效果好,粉体干燥后,结块少,分散性好,制浆过程不易堵塞滤网,提高工作效率。也解决了上料过程管堵塞、断料,粉体干燥后结块,产生异物杂质等问题,提高了产品质量,减少了粉体使用过程电容器短路、击穿、电容值下降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料浆输送过程以干燥氮气为动力,氮气干净、清洁、没有油渍,没有机械磨损,不产生异物等杂质。进料管不产生团聚、结块现象,进料管不易堵塞,可保证连续产生。进料过程没有机械磨损,不产生异物,干燥后产品稳定,分散性好,杂质低。
作为优选,所述的文丘里管与进料管之间以及进料管与分布器之间设有滤网。采用该结构,浆料在进料管流动过程可以使得物料充分过滤,保证进入分布器内的浆料粉体的粒径更加细化均匀。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雾化进料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广博纳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广博纳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337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