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地震检测仪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34143.3 | 申请日: | 2013-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252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杨广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广生 |
主分类号: | G01V1/00 | 分类号: | G01V1/00;G09B23/40 |
代理公司: |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6 | 代理人: | 龙玉洪 |
地址: | 401320 重庆市巴***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地震 检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地震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智能地震检测仪。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地震的破坏力是巨大,而又由于地震的难以预测性,往往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隐患。我国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之间,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国家地震局公布的测量结果,我国在20世纪共发生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3000多次,平均每年达到30余次。
除了地震本身的巨大灾害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地震本身的难预测性和人们缺乏对地震的认识,以及对于地震的应急处理办法,进而在地震来临的时候因为慌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对于地震,除了做好预防检测工作,做出准确的预报外,还应该做好相关地震知识、地震时安全防护和应急处理措施的推广教育。
然而,目前使用的都是大型化的检测仪,人们只有在接收到地震通知或者地震震感传来时才能察觉发生地震。而没有一种简易的地震监测仪,针对于家庭或者小范围使用的检测仪。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结构简单,指示直观明显,检测准确,使用方便的地震检测仪。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表述一种智能地震检测仪,其关键在于:包括底座、支撑座和安装盖,所述支撑座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底座上,该支撑座的上端通过支架与所述安装盖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盖上设有多个发光二极管,所述安装盖的中心与金属吊线的一端相连,该金属吊线的另一端穿过金属环连接有重锤,在所述底座上分别设有调平螺丝和电源开关,所述电源开关、金属吊线、金属环和多个发光二极管分别与控制电路相连;
所述控制电路包括IC集成块、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
所述金属吊线与所述IC集成块的第1引脚电连接,所述金属环与所述IC集成块的第2引脚电连接,该IC集成块的第1引脚还经发光二极管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与所述IC集成块的第4引脚相连,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3V电源的负极连接,3V电源的正极经电源开关与喇叭L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3V电源的负极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与所述IC集成块的第4引脚相连,所述IC集成块的第1引脚还与3V电源的正极还串联有电源开关,所述IC集成块的第3引脚空置,所述IC集成块的第5引脚接3V电源的负极,第6引脚通过电阻R1与第7引脚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打开电源开关,当检测到地震传来的震动后,金属吊线与金属环接触,使得IC集成块第4引脚输出高电平,三极管Q1与三极管Q2导通,发光二极管发光,喇叭发出警报声,能够容易的帮助人们准确的检测和认识地震,进而在地震时能够采取正确的应急处理措施。
为了取得直观、良好的指示效果和减低成本,所述IC集成块采用KD-9561音乐芯片。
所述底座、支撑座和安装盖均为盘状结构,且中心点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沿环向均匀分布在所述安装盖的侧壁。
在所述支撑座和安装盖上还套有透明杯罩。
设置杯罩可以直观的观察到本装置的实现原理,同时可以保护本装置中的原件不被损坏。
所述调平螺丝为三个,三个所述调平螺丝沿环向均匀分布在所述底座上。
利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原理,使用三个所述调平螺丝能够稳定的支撑本装置,并通过调节提高本装置的准确性。
所述重锤为锥形结构,悬吊时,所述金属吊线位于所述重锤中心线上。
金属吊线连接重锤中心线上保证了本装置的精确度,减小误触的发生几率。
所述底座、支撑座、支架和安装盖均采用绝缘塑料制成。
采用绝缘塑料一方面可以减小加工难度、减少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误触导通电路的影响,提高本装置的检测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显著效果是:结构简单,设计新颖,本装置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能够简单直观的演示地震监测仪的工作原理,使得同学们能够容易的接受地震相关知识,从而提高地震时的应急处理能力;另外,还可以针对性的用于家庭等小范围内的地震监测,及时对地震进行预报,能够有效减小地震带来的伤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控制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广生,未经杨广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341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