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缆线头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35615.7 | 申请日: | 2013-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321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王朴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14 | 分类号: | H02G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张永明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 线头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缆线头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力系统二次回路进行检修工作时,为了防止检修工作对其他运行设备造成影响,需要将二次回路断开。断开二次回路大多是在端子排上将二次线电缆线头拆下。由于部分二次线电缆线头是带电导线,一般而言,这些拆下来的二次线电缆线头都需要做绝缘隔离处理。虽然部分二次线电缆线头不带电,但一旦碰到带电体会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将这些拆下来的二次线电缆线头做好绝缘处理至关重要。此外,对于复杂的工作现场,可能有多个回路需要做绝缘措施。
目前,常规的绝缘处理方法是用绝缘胶带缠绕在电缆线头上即将电缆线头裸露的金属线芯包好,这样可以防止人或其他设备碰到造成人身伤害或电网故障。
上述绝缘处理方法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缠绕绝缘胶带可能由于工作人员技术水平或责任心的原因造成绝缘不良,不能起到真正的绝缘作用。
二、在用绝缘胶带包裹带电导线的过程中,可能由于操作不慎使人体接触到带电体,造成人身伤害。
三、反复使用绝缘胶带包裹带电电缆线头,容易在金属线芯上留下污秽,导致金属线芯在重新使用时接通可靠性下降,严重时可能会导致回路接通不良。
四、绝缘胶带使用后不可重复使用,每次工作都要用新的绝缘胶带,浪费较多。
五、采用这种方法工作效率较低,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
六、当有多个回路需要做绝缘处理时,可能由于地点分散,处理点多,导致最后恢复的时候容易出现遗漏,进而酿成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电缆线头保护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拆卸下来的电缆线头绝缘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缆线头保护装置,包括:绝缘锁定筒,绝缘锁定筒的两端均为开放端,绝缘锁定筒内设置有锁定内锥面;绝缘容纳筒,绝缘容纳筒的第一端为封闭端,绝缘容纳筒的第二端具有与电缆线头配合的弹性部,其中,绝缘锁定筒和绝缘容纳筒可拆卸地连接,绝缘锁定筒和绝缘容纳筒连接时锁定内锥面抵顶弹性部使弹性部固定在电缆线头上。
进一步地,绝缘锁定筒与绝缘容纳筒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绝缘锁定筒具有柱段和锥段,锥段的内表面形成锁定内锥面。
进一步地,弹性部包括沿绝缘容纳筒的周向设置的多个弹性卡爪。
进一步地,弹性卡爪为三个,三个弹性卡爪沿绝缘容纳筒的周向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弹性卡爪的截面形状呈圆弧状。
进一步地,在绝缘容纳筒的轴线方向上,多个弹性卡爪的内表面所限定的通孔的孔径由内向外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绝缘锁定筒和绝缘容纳筒的材料均为塑料。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先将绝缘锁定筒套设在拆卸下来的电缆线头上,然后将电缆线头从设置在绝缘容纳筒第二端的弹性部插入至绝缘容纳筒内,最后将绝缘锁定筒和绝缘容纳筒连接在一起。由于绝缘锁定筒内设置有锁定内锥面,当绝缘锁定筒和绝缘容纳筒连接时,锁定内锥面抵顶弹性部使弹性部固定在电缆线头上。这样可以防止绝缘锁定筒和绝缘容纳筒从电缆线头上脱落下来,这样,电缆线头容纳在绝缘容纳筒内,从而起到绝缘作用,进而有效地避免了操作者碰触而发生危险的情况,安全可靠。使用后,可使绝缘锁定筒和绝缘容纳筒相互分离,使用方便,可重复进行使用,节省成本。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同时还避免了因使用绝缘胶带导致电缆线头接通的可靠性下降和回路接通不良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线头保护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电缆线头保护装置的绝缘锁定筒的剖面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的电缆线头保护装置的绝缘容纳筒的剖面示意图;以及
图4示出了图3的绝缘容纳筒的右视示意图。
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绝缘锁定筒;11、柱段;12、锥段;20、绝缘容纳筒;21、弹性部;211、弹性卡爪。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356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语音提示的车载导航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汽车散热器主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