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染整烘房湿度检测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35800.6 | 申请日: | 2013-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053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陈云;郭闯;鲁仁全;周晓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04 | 分类号: | G01N27/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杜军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染整 烘房 湿度 检测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业控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路,具体涉及一种染整烘房湿度检测电路。
背景技术
在染整工业的后整理过程中,高温烘干定形环节对烘房内的湿度要求尤其严格。如果湿度控制不稳定,或不满足所生产布料所要求的条件,就可能导致生产线上的布料出现质量问题,影响产品的效果。
以前大多数印染厂采用手动调节方式控制烘房内的湿度,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控制设备顶部的排气风机调节湿度。排气管道上装有手动的调节阀门。当设备内的湿度过大时,调节阀门角度使通风量增大,这样就降低了设备内的湿度。反之,用相反的办法使通风量减少。这种做法只能从经验的角度大概知道烘箱内的湿度。难免误差较大,而且能源浪费严重。
采用自动化的智能检测手段,不仅可以提高控制湿度的准确度,而且也能很大程度上节约能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染整烘房湿度检测电路。
本实用新型包括振荡和缓冲电路、传感器线性补偿电路、跟随和隔离电路、整流和滤波电路、温度补偿差分放大电路、湿度输出放大电路。
振荡和缓冲模块由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一滑动变阻器RP1、第二滑动变阻器RP2、第三滑动变阻器RP3、第四滑动变阻器RP4、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一运算放大器A1、第一二极管D1、第一直流电源VCC组成和结型场效应管CS126组成。第一电阻R1的一端和第一电容C1的一端接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接第二滑动变阻器RP2的一端,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接第二滑动变阻器RP2的另一端,之后接第二电容C2的一端和第一运算放大器A1的负向端。第二电容C2另一端接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二电阻R2另一端接第一滑动变阻器RP1的一端。第一滑动变阻器RP1另一端接第一运算放大器A1输出端。第一直流电源VCC接第一运算放大器A1的电源接入端。第三电阻R3一端接结型场效应管CS126的漏极,另一端接第三滑动变阻器RP3的一端和第一运算放大器A1的正输入端。第三滑动变阻器RP3另一端接第一运算放大器A1输出端。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接振荡和缓冲模块中第一运算放大器A1输出端,阳极接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接第四电阻R4一端和第三电容C3的负极。第四电阻R4另一端接第四滑动变阻器RP4一端,第三电容C3正极接地。第四滑动变阻器RP4另一端接地。第四滑动变阻器RP4滑片接结型场效应管CS126的栅极。结型场效应管CS126的源极接地。
传感器线性补偿模块由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和作为湿度传感器的湿敏电阻H104R组成。第六电阻的一端接第一运算放大器A1的输出端输出的电压,另一端同时接第七电阻R7的一端和第八电阻R8的一端,第八电阻R8另一端接湿敏电阻H104R的一端,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和湿敏电阻H104R的另一端同接地。
跟随隔离模块由第四电容C4、第二运算放大器A2组成。第四电容C4的一端接传感器线性补偿模块中第六电阻R6的一端,另一端接地和第二运算放大器A2的正向输入端。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负向输入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相接。
整流和滤波模块由第二二极管D2、第五电容C5、第九电阻R9组成。第二二极管的正向输入端接跟随隔离模块中第二运算放大器A2的输出端,另一端接第五电容C5的一端和第九电阻R9的一端,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和第五电容的另一端同接地。
温度补偿模块由第三运算放大器A3、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五滑动变阻器RP5、温敏电阻RT、第二直流电源VCC组成。第十电阻R10一端接第二直流电源VCC,另一端接第五滑动变阻器RP5的一端,第五滑动变阻器的另一端接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接地。第五滑动变阻器滑片接第三运算放大器A3的正向输入端。第十二电阻R12一端接地,另一端接第三运算放大器A3反向输入端、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和温敏电阻RT的一端。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温敏电阻RT的另一端接第三运算放大器输出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358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