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不锈钢泵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36343.2 | 申请日: | 2013-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47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庆安;丁树坤;王子强;王星伟;丁云鹏;程国新;王星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票电力铸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53/16 | 分类号: | F04B5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8 | 代理人: | 侯蔚寰 |
地址: | 1221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锈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泵制造业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不锈钢泵。
背景技术
据统计,泵类产品的耗电量及油耗量已占据全国总发电量及全国总油耗的一定比例,因此,加强水泵行业的节能技术工作,已经成为当前国家节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科技部和发改委联合颁布的《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明确提出,要“发展、推广高效率的水泵类设备,使水泵的能效达到83%~87%。”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提出,“国家鼓励工业企业采用高效、节能的电动机、锅炉、窑炉、风机、泵类等设备”,本实用新型发明人认为,提高水泵产品的运行效率,首先要提高泵本身的设计效率,同时,还要大力提高泵产品的节能运行管理水平,因为水泵运行时如果偏离设计的高效点,实际运行效率下降将十分显著。
而目前,大多水泵均存在结构、扬程、流量设计不合理,且产品改进、研发、换代的速度比较慢,跟不上装置大型化的泵阀和实际工程的需要,严重偏离高效区、低效率运行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水泵不仅能耗高,且易导致腐蚀、引起水泵组振动,严重影响系统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解决上述的不足所提供的一种不锈钢泵。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不锈钢泵,适应了该泵高扬程、耐腐蚀的需求。采用不锈钢材质使该泵具有耐腐蚀特点。双吸原理使其具有大流量、高扬程的特点。一种不锈钢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出口法兰、出口法兰螺孔、排泄口、泵体加工面、泵体定位台、口环安装处、泵体加工面螺栓孔、轴孔、隔腔板、泵体主体、地脚、地脚螺栓孔、加强筋、入口法兰、入口法兰螺孔、媒质进入口组成。所述泵体加工面正面上安装有泵体加工面螺栓孔,出口法兰螺孔与泵盖相连接,泵体加工面里面设有泵体定位台,泵体定位台的下方设有口环安装处,出口法兰上设有出口法兰螺孔,用于连接液体媒质出口运输管道,泵体两侧设有排泄口,加强筋用于加固出口法兰与泵体主体的连接,泵体背面设有入口法兰,入口法兰上设有入口法兰螺孔,与进入泵体内的媒质输送管道相连接,轴孔内设有一个隔腔板,用于分流液体媒质,泵体主体下方设有地脚,地脚上设有地脚螺栓孔。
优选地,所述泵体加工面正面上安装有12个泵体加工面螺栓孔。
优选地,所述泵体背面入口法兰上设有8个入口法兰螺孔。
优选地,所述泵体主体下方的地脚上设有4个地脚螺栓孔,用于固定泵体,提高稳固性能。
优选地,所述泵采用不锈钢材料。
本发明目的同现有技术相比,主要解决了对低比转数的小流量、高扬程泵、耐腐蚀泵以及无密封泵的现有缺陷,特别是关键的流程泵和大型水泵,本发明耐磨腐蚀性更强、使用寿命久,解决了不锈钢泵不耐腐蚀、更换频繁,使用寿命短的问题,提高了泵运行的质量和安全性,拓展了不锈钢泵的应用范围,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核电和核潜艇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化学和石油加工工业、化肥工业。由于具有耐腐蚀特点,耐海水腐蚀性能更强,也多被用来制造各种反映容器、各种工业设备和输送管道等。且具有结构更加科学,扬程更加合理,使用更加方便的特点,从而达到增效节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不锈钢泵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不锈钢泵背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出口法兰、2为出口法兰螺孔、3为排泄口、4为泵体加工面、5为泵体定位台、6为口环安装处、7为泵体加工面螺栓孔、8为轴孔、9为隔腔板、10为泵体主体、11为地脚、12为地脚螺栓孔、13为加强筋、14为入口法兰、15为入口法兰螺孔、16为媒质进入口 。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一种不锈钢泵,包括出口法兰1、出口法兰螺孔2、排泄口3、泵体加工面4、泵体定位台5、口环安装处6、泵体加工面螺栓孔7、轴孔8、隔腔板9、泵体主体10、地脚11、地脚螺栓孔12、加强筋13、入口法兰14、入口法兰螺孔15、媒质进入口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票电力铸钢有限公司,未经北票电力铸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363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